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跋涉1500多公里!行业类媒体人走青海强四力

2020-12-04 19: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原标题:跋涉1500多公里!行业类媒体人走青海强“四力

  2020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改革报等26家全国性行业类媒体青年编辑记者赴青海开展增强“四力”主题采访和教育实践活动。

  11月9日,全国行业类媒体增强“四力”主题采访和教育实践活动青海行采访团记者们,来到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原子城纪念馆,进一步了解221厂走过的峥嵘岁月,以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研制的历程。

  活动期间,记者们先后走访调研了西宁、海北、海东、黄南等4个地市(州),行程1500多公里,与大通县、海晏县、互助县等地的群众深入交流,并与尖扎县德吉村的藏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切身感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落实成效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采写了一批聚人气、鼓士气的全媒体佳作,切实锤炼了作风文风,增强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本次活动得到了青海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和有关地市(州)的大力支持。

  踏遍乡野山村,在见证脱贫成果中壮“脚力”

  活动开始第一天,记者们清晨从北京出发,抵达西宁后,直接从机场赶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开始第一站采访,此后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

  从田间地头到山野牧场,从土族阿姑的绣房到藏族兄弟的火炕,都留下了记者们认真采访的身影。

  由于采访节奏快、信息量大,很多人都是利用晚上写稿。中国改革报记者刘政手机计步器上每天都是两万步以上的记录。为采写《对贫困宣战向幸福攻坚——赴青海开展增强“四力”主题采访活动纪实》,她走访了4个村,采访了3位县委干部、4位驻村第一书记和6位脱贫示范户户主。

  11月8日,青海行采访团记者在采访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至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合成。

  中国社区报记者金浩月编发通讯《三个贫困村的脱贫致富路》,中国科学报记者任芳言编发通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扶贫纪实》《青海精准扶贫中的科技力量》,华夏时报记者杨仕省连发四篇通讯。

  11月8日,青海行采访团记者在采访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至沟村脱贫致富村民代表马得莲。

  截至11月17日,各媒体陆续刊发专版、专题、深度报道等30多篇,每一篇都是靠跑遍、跑深、跑透的硬脚力磨出来的。

  坚持人民情怀,在“三同”生活中炼“眼力

  在昂拉乡德吉村,采访团记者们通过与藏族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心观察体验,感受脱贫攻坚成果,发现独特采访视角、捕捉鲜活故事素材。

  11月10日,互助县班彦村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盘绣园”内,绣娘们接受青海行采访团记者采访。

  “在德吉有我们的家,我们会回来的。”这是记者们在采访活动结束与村民道别时说的最多的话。

  才让家、闹尖措家、达巴家等这些颇有特色的藏民农家院,就是记者们在德吉村的家。三四个人睡的大通铺、屋外的厕所、没有暖气的洗澡间……面对这些原本当地村民担心记者们“不适应”的问题,大家却表示“适应得很”。

  和藏族“房东”一起做藏餐、喝奶茶、画唐卡、跳锅庄舞,一起参加村民大会,都成为记者们第一手素材的源泉。

  11月10日,互助县班彦村第一书记袁光平就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接受青海行采访团记者采访。

  中国环境报记者温笑寒与村民吉合太加聊天时得知,54岁的吉合太加患有严重肾病,曾经高昂的医疗费让家里成了贫困户,易地搬迁办理医保后,每月高额的透析费能报销绝大部分。温笑寒发现“医保救命”是个好选题,赶紧叫来了健康报记者钱峰进行采访。很快,反映尖扎县解决贫困村“看病难”和防止因病返贫的通讯《“幸福”村走出健康路》就见报了。

  《人民中国》杂志记者袁舒把镜头对准房东夏吾尖参一家的日常生活,拍摄的微电影《藏族人家》,充分反映了少数民族同胞脱贫后和谐、安逸、幸福的新生活景象。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