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年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到今年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5年时间里自贸区数量已达12个,涉及东部沿海、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多个省(市)。5年来,自贸区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升级,并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先后推出了大量见真章、出实效的对外开放新举措,积累了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发挥了引领中国全面开放“排头兵”的作用。
建设自贸区,是新时代中国全面开放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是我们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成功地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坚持对外开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依然面临发展的重任,全面开放是必然选择。放眼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有望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着眼国内,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紧跟世界发展大势,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全面开放是应有之义。其中,建设自贸区,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是善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重要纽带,更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建设自贸区,是新时代中国全面开放的示范工程。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全面开放意味着从以往侧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向沿海与内陆的接序依次对外开放拓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这12个自贸区的设立与建设,覆盖了中国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的广大区域,是我们接序依次推进全面开放的鲜活例证。这些自贸区有的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贸区为目标,有的侧重对接港澳,有的侧重内地向西开放,各具特色也各有使命,有助于发挥全面开放的示范作用,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开放更意味着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秉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探索精神,将对外开放引向深入。5年来的自贸区建设,不仅仅是“扩围”,更是再升级、再深化,构筑起了制度创新的新高地。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十九大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具体举措,正在自贸区建设中逐步得到落实并产生实效。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并推广至全国,自贸区建设对新时代全面开放正在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建设自贸区,是新时代中国以全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的主动作为。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一些杂音,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阴影笼罩。此时此刻,中国通过5年来的自贸区建设,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维护并推动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
建设自贸区,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市场准入、投资保护、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藉此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吸引各国企业投资中国,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的同时,也为各国企业搭乘中国经济发展顺风车提供了最大可能。5年来的自贸区建设,是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的一个缩影,既引领中国全面开放走入新境界,也让各国企业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相信,走过5年建设历程,未来站在新起点上,自贸区建设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不断拓展全面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继续发挥好全面开放的“排头兵”作用,锐意进取,勇于突破,种好全面开放的“试验田”,以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