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停不下来的”院士葛均波:做个好医生是一生的目标

2018-12-08 11:3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中新网上海12月8日电 题:“停不下来的”院士葛均波:做个好医生是一生的目标

  记者 许婧

  新近被任命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的葛均波,趁着准备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的间隙,在办公室与中新网记者就改革开放40年作简短交谈。

葛均波院士与外国专家在手术中。供图

  “从消息一传出,我就一直在发微信、短信,告诉来询问的同行、朋友‘对不起,只是兼职’,不是离开上海”,当记者得知葛均波刚从合肥回沪,自然提及任安徽省立医院院长一事。葛均波连连摇头,压低声音说,只是代表中山医院到那里去工作,去帮助他们在学科发展和人才方面把握一下方向,“虽然已经很累,但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只要自己能做的事,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停不下来”。

  任职消息像“炸弹”,在圈内圈外引起轩然大波,这出乎葛均波意料之外,却并不让人意外。

  中科院院士葛均波,被誉为国际医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专家之一,长期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创造了冠心病治疗的多项“第一”;他对“心肌桥”的突破性发现,更是震惊了医学界。多年来,他已成功抢救了超过2000例重危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率达96%以上。今年,葛均波荣获国家对卫生计生系统个人的最高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

葛均波院士获得上海市仁心医师奖。供图

  进一步总结个人经历,葛均波说:“我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平台和舞台,让我尽情表演”。

  1979年上大学、从农村走向城市,1999年出国深造、从中国走到国外又回到中国,葛均波人生的时间线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地域变化的背后是越来越精湛的技艺和越来越广阔的人生道路。

  回首过往,葛均波略提高声音说,身为“60后”,这代人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全过程,看到中国从经济到社会、从家庭到民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旧是最爱的中山装加布鞋,讲带山东口音普通话的葛均波对记者回忆道,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上学还要自带小板凳,出国需要介绍信,他反问:“现在的年轻人能想象当年的情景吗?”

  对已经取得的成就和荣誉,葛均波的理解是,要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做到极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治好病,这是他追求的目标。作为教授,教好学生,为医学的延续性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另一个目标。

  尽管分身乏术,但葛均波仍然坚持每周二、周四做手术。采访当日,他的一台手术从早上八点半持续至中午十二点,对此,他坚持“只要有病人需要,我就要做手术”。

  为了提高中国冠心病治疗的水平,葛均波还搭建了全国性平台,帮助从新疆喀什到东北的同行分析复杂病人的病情,“这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葛均波始终鼓励中国的医生自发地进行原始创新,自己也不断地身体力行。

  “这些年来,我和我们的团队在与国外同行交流的时候感觉底气不足,有明显的差距,但近几年来这个差距越来越小,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这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重大决策有关。国家加大了科研的投入,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在国际上领跑。我非常有信心继续在我从事的领域里领跑”,葛均波说。

葛均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供图

  针对传统金属药物支架“不可降解”的固有缺陷,他与相关团队成功研制出新一代生物完全可降解冠脉药物支架,标志着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

  目前,在临床普遍应用的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支架,由于支架的技术革新及国产化,价格成本明显降低,为患者和国家节省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费用。

  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葛均波毫不犹豫地说“当一个好医生,这是我永远的目标”。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