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青田十万侨商“回乡记”

2019-01-24 04:22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青田十万侨商“回乡记”

  图为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

  叶礼标摄

  每两个月往返中国和欧洲一次,随身带的“新三样”是身份证、护照、绿卡,爱喝浓缩咖啡也爱家乡那碗米面。克罗地亚华侨陈映烈笑称,自己是做着全球贸易的“两栖人”。

  陈映烈的人生轨迹是很多青田华侨华人的缩影,这个55万人口的浙江东南山区小县城,有33万华侨华人分布于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为了“讨生活”远走的他们,对家乡始终有深深的眷恋,又被日益开放和强大的中国所吸引,已有10万人带着理念、资金和人才,重新归来。

  出走300年 根在青田

  “我的太祖父清朝同治年间去了德国,我们家三兄弟三种身份,大哥是华侨,二哥是华人,我是归侨。”在青田经营西餐厅的德国归侨王益勇说。

  王益勇在德国经营的是中餐馆,生意火爆;在青田开的是西餐馆,客人同样络绎不绝。他说,青田资源匮乏,迫于生计,当年的青田人千方百计出去,千辛万苦谋生。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又穿越千山万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根在,魂在,走了300多年,我们还是没有‘走出’青田。”

  回想起1992年初到欧洲的经历,意大利威尼斯地区华侨总会名誉会长周勇感慨万千。他和几个朋友一起,经过半年的辗转,终于来到德国。

  拿不到居留证,在餐馆里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洗上千次盘子,动作慢了一点马上会被老板娘呵斥;没有钱租房子,只能在不断往返的夜班公交车上过夜,还要忍受司机的白眼,好不容易有一个对他们友善的司机,赶紧向他学习德语……以公交车为家的日子,他们一过就是3个多月。

  肯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愿受别人受不了的气,能想别人想不到的法子,像周勇一样敢闯敢拼的青田人,慢慢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

  这些年来,华侨华人在侨居国的融入度和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以青田为例,全球青田籍华侨华人身兼社会职务的有1.4万人,由他们担任主要职务的侨团有314个、华文学校21所、华文媒体12家。

  家家有华侨、户户是侨眷。特殊的县情让这个小县城与众不同。两公里不到的欧陆风情一条街,聚集着数十家西餐厅、咖啡馆和酒吧,让人恍如置身欧洲小城。而在方山乡龙现村,不仅有全国首个村级外币代兑点,村里还在每户人家门口插上了该户华侨所在国的国旗,仿佛“联合国村”。

  回家之路 共赢之路

  “当年‘出走’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现在再次改变命运,就是回家。”意大利北部青田同乡会会长徐伟雄说,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带着菜刀、缝纫剪刀、理发刀“三把刀”闯天涯,如今要搭上祖国发展的快车,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伟雄们”的“回家”,早已不是原先意义上的叶落归根,他们从带着小商品出去贩卖到带回国外商品销售,到拿下国外品牌的全国总代理,再到现在回国投资。

  他们说,他们就像是“两栖人”,在国外开枝散叶,在全球多地布点,如今想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中国。“我们希望祖国越来越强盛,也希望我们的侨居国越来越好。”智利浙江商会会长邹建兵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青田籍华侨回国投资人数已达10万人,投资与贸易资金总规模达2000多亿元,累计捐赠社会公益事业资金3亿多元。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青田华侨华人们的视野,也日益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延伸。他们意识到,这是一条共赢之路,也是一条回家之路。

  2015年,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开业,有红酒区、食品区、日用品区和服装区等,170多家侨商企业已经入驻。商品城依托青田丰富的侨商资源,把优质实惠的进口商品直接输送回中国。西班牙青田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毛燕伟是其中之一,他的红酒正是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从西班牙运回来。

  “我们的连锁酒庄在全国已经有30多家,还有200多家经销商。现在发展机会这么好,‘一带一路’又让中西贸易对接更为便利,互联互通带来共赢共享。”毛燕伟说。

  优化服务 为侨护航

  在意大利当过厨师、剪裁过衣服,担任过外籍议会议长,如今50多岁的叶先平准备回老家青田投资打造一个“威尼斯乐园”。

  起初,让叶先平担心的是,出国将近30年,对国内政府部门职能和相关政策不太了解,此前也听说一些华侨回国投资被骗的事,心中略有犹豫。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

澳大利亚脐橙 20个装 新鲜水果 节日礼盒送礼礼品团购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