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二妹31日来到村里的蜂场,开始了又一天的工作。
二妹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的一名拉祜族姑娘。因为贫穷,初中毕业后便外出务工。学历低、不会说普通话,二妹在外的生活颇为艰辛。2015年,父母病重,二妹带着多年积攒下的3200元(人民币,下同)回到家,结婚成家,照顾父母。“白天努力干活赚钱,夜里喝了酒躲着哭。”提起那段时光,泪水从二妹眼里滑落,“太穷了,没有希望”。
云南是中国“直过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区,除拉祜族外,还有独龙、德昂、基诺、怒、布朗、景颇、傈僳、佤族,一共9个“直过民族”。他们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几乎一夜之间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历程。
云南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坦言,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聚集区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粗放,市场意识、扩大再生产意识淡薄,贫困发生率高。
二妹生活的转折点,是从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村里开始。“2013年我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小组副组长扎莫对我家进行结对帮扶。”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二妹家盖起了新房,入股了村里的肉牛厂,养猪、种植玉米增加收入,2018年扎莫安排二妹到养蜂场工作,学技术。如今,二妹每年能有3万多元收入,已在2018年底成功脱贫摘帽。“这份甜蜜的事业让我提高了收入,希望能尽快把爸妈的病治好。”
从以二妹为代表的“直过民族”生活变迁,可见云南脱贫成效一斑。
“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景颇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生产力低下。”来自云南保山的景颇族人大代表段梅说,在多种扶贫手段的帮扶下,如今景颇族人观念有所转变,重视教育,以此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们不再‘今朝有酒今朝醉’,特别是年轻一代,懂得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谈及家乡独龙江乡“一步跨千年”的巨变时,云南贡山县政协副主席李爱英感慨:“在很长一段时间,独龙族都处于封闭落后状态,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随着高黎贡山隧道贯通,独龙江乡彻底结束封山历史。”
她说:“如今,家乡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年轻人还通过电商平台将草果等产品卖到全国,贫穷和落后已不再是独龙族的代名词”。
“经过3年的努力,云南有374万贫困人口脱贫、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4.03%下降到5.39%。”黄云波表示,2019年,云南将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脱贫攻坚放在突出位置。
针对9个“直过民族”,云南制定了《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探索实行“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到2020年稳定实现“直过民族”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2019年,云南将确保7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本月27日,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