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8)》
1月29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8)》在青海省西宁市发布。公报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
公报显示,三年来青海省先后实施一系列原创性改革,逐步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等,改变了原来“九龙治水”的局面,彻底解决了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理顺了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
“《公报》分三大板块共十个部分,是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系统梳理,也是2019年全面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综合评估工作和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要基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介绍,今后一个时期,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将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到2020年,将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体制全面建立,法规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管理运行顺畅;到202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长江、黄河、澜沧江水质更加优良,形成一整套并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园服务、管理和科研体系,生态文化发扬光大;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的国家公园,实现对三大源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成为生态保护和我国国家公园的典范。
据介绍,青海通过构建共享机制,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全面实现园区“ー户一岗”,共安排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三年来青海省财政共投入资金4.8亿元。坚持开放建园,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充分应用最新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全域生态监测。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加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巧女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业的战略合作。
(本报记者 万玛加)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