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破译幸福企业密码:因为一碗面,拒绝无数“城”

2019-02-01 11:19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好企业,就像这碗让人心心念念的牛肉面,滋味悠长,暖心暖胃,为你搭建起成长的平台、倾诉的平台、关爱的平台,让每一位职工从中收获幸福。”
  【破译幸福企业密码】因为一碗面,拒绝无数“城”

  为了畅通沟通渠道,兰州石化建立总经理联络员队伍。图为总经理面对面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呼声

  “你一个广东人,为什么守在大西北?为什么不到南方来?”近年来,东部沿海部分石化企业的“猎头”将目光盯准了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人才争夺战甚至一度逼近企业大门口。

  “你真的会为一碗面,拒绝无数‘城’吗?”面对许多企业开出的高薪、晋职、住房等“诱惑”,郭星给出一个这样的理由——“我在兰州生活了40年,隆冬时节,寒风料峭,一碗热气腾腾的兰州牛肉面下肚,驱赶掉所有的寒冷,幸福从心底里涌上来……我喜欢牛肉面,更不愿离开像面一样暖心的企业。”

  郭星的话,听上去有点玄奥,但当《工人日报》记者走进兰州石化、在这座拥有60多年历史的企业里采访,却发现这简单的一句话中饱含着企业诸多的“幸福密码”。

  让普普通通的“小学徒”,成长为“顶尖高手”

  上世纪50年代,兰州石化(炼化)在黄河边的滩涂上建成投产,生产出了“皇帝的女儿——橡胶”,炼制出国家需要的“争气油”,并以“三航两剂”闻名遐迩,“学大庆、赶两兰”的口号一度响彻大江南北。

  郭星的父亲就是在那个时候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从广东奔赴西北,在兰州安家落户的。郭星从兰州石化技校毕业后,也成为企业的一线工人。30年过去了,她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石油名匠”、首届“感动石油”人物,获得了甘肃省“五一巾帼奖”、石化(行业)工匠、兰州石化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

  刚刚进入石油化工厂质检中心,作为化验女工,郭星每天都和瓶瓶罐罐打交道,枯燥而让人疑惑,似乎是踏进了一个没技术、没难度、没前途的岗位。

  在师傅的带领下,郭星一招一式跟着学,每天在操作台前一站就是几小时,练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终于在瓶瓶罐罐的摇摇晃晃中练出了“火眼金睛”——判断溶液滴定后的化学反应引起的颜色变化,根据消耗的溶液多少计算含量。

  进厂第一年,郭星就获得兰州市分析工技术比武第一名。因为数据的精密度、准确度,她分析的数据结果也成为每次技能竞赛中判定其他选手数据的标准。由此,“最佳岗位能手”、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等荣誉接踵而至。

  在兰州石化公司,通过“技术比武”成长成才的职工还有很多。今年30岁的魏盼荣也是一名分析工,因为连续两次在技术比武中获得冠军,她被晋升为高级技师。

  魏盼荣说:“我的前面有郭星这样的榜样,我的后面有企业搭建的成长平台。”

  2018年4月,中石油集团公司命名了郭星专家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吸引了67名成员,成为培养人才的“孵化器”。经过一年的运行,团队带出了2名炼化行业分析工“优秀选手”、1名劳模、10多名骨干人才、多名“星级工”。

  公司还利用“明星员工”通道,每季度开展“星级工”评选,让更多一线工人成为“明星”,并得到奖励,营造出“群星璀璨”的成长氛围。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郭星和魏盼荣都有这样的共识——企业在4个方面的精心培养让每一位职工受益匪浅:一是压生产担子,二是创发展机遇,三是搭展示平台,四是重激励措施。其中,创发展机遇方面尤其关键。

  多年来,兰州石化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铺就了一条员工成长的“星光大道”。如今,兰州石化创新“传帮带”思维,挑选各个岗位的技术专家、技能出众者,轮流给新员工当师傅,让青年员工尽可能多地学习不同的生产技术,全面提升技术水平。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甘肃省第二届“十大陇原工匠”孙青先说,让普普通通的“小学徒”成长为行业内的“顶尖高手”,这是企业对员工最大的关怀。

  畅通员工利益诉求渠道,破解员工的“成长烦恼”

  至今,兰州石化乙烯厂王洪昌对每一次总经理联络员会议都记忆犹新。每一次会上,公司领导对20多名来自一线的总经理联络员提出的建议与意见,悉心倾听,并列入公司必办的实事之一。

  “员工的利益诉求,宜疏不宜堵,疏解得越早、越及时,对企业的发展越有利。解决好了,可以变压力为动力。”公司工会副主席胡大刚说。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