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考虑过,喝完饮料之后,空的塑料瓶应该去往何处?有些被回收重新制作成为塑料瓶,有些被填埋或者丢弃。不同的结果,对环境的影响却是天壤之别。重复利用自然是优选。填埋、丢弃或者流进海洋,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塑料瓶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但其造成的污染时常被忽略。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写道,预计到2021年,全球塑料瓶消费量将达到每年5000亿个,远超回收利用的效率,海水、海岸和其他自然环境面临着塑料污染的危害。据相关统计,2016年全球塑料瓶消费量达到4800亿个,但得到回收的不到一半,其中仅有7%被重复利用。大多数都是混进垃圾中被填埋或流入海洋。
埋入地下的塑料瓶,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流入海洋的塑料瓶,难免会被一些海洋生物误食,最终又通过食物链循环,让人类自食其果。因此,治理塑料瓶污染刻不容缓,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这一代,更是为了子孙后代。
回收利用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多数材料是可回收的,这为治理塑料瓶污染奠定了基础。
有了基础,还要打好“组合拳”。
首先,要实施好分类回收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制度虽然已经在各地推广,但效果不很明显。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回收。这不仅有利于塑料瓶回收再利用,也有利于其他垃圾的分类处理。
其次,企业要担起回收利用责任。饮料、矿泉水等生产企业每年使用大量塑料瓶,但是与其承担的责任并不匹配。应督促企业在销售环节中加入一些鼓励回收塑料瓶的举措,以提升塑料瓶的重复利用率。
再次,鼓励研发更多塑料瓶回收技术。回收成本高是很多企业对塑料瓶回收利用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通过资金、税收等手段,鼓励和支持塑料瓶回收技术等方面研发,用技术降低回收成本。
此外,研发替代产品也是一条可以走的路。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包括塑料瓶在内的塑料产品对环境的危害,大力支持研发可以替代塑料的产品。比如英国大学生研发出一种可食用薄膜,由一种天然海藻提取物制成。消费者可以将水、饮料装入薄膜中一起喝掉。这是一种有益尝试。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让公众树立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意识。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减少包括塑料瓶在内的塑料制品使用就是空谈。因此,要广泛宣传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有了技术创新、公众支持,治理塑料污染必将事半功倍。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