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经济”如何有机生长(新知)
我们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避免因为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而忽视了真实世界的好声音
【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声音市场”正在崛起。各类有声读物成为一些音频平台快速成长的业务板块;从《中国好声音》《声临其境》到《声入人心》,主打声音的娱乐节目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耳机销售正在强劲增长,有估算显示:2018年全球耳机销售额接近210亿美元。听觉,正在被重新发现。
【点评】
一个“听时代”正在到来。
如果走在路上和朋友打招呼没反应,对方十有八九是戴着耳机。越来越多年轻人已习惯行走在“声音的世界”,以致有网友调侃:“摘下耳机成了新世纪的脱帽礼。”
人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听觉动物。出生第一天婴儿或许还睁不开眼,但已有听觉反应,能区别不同的音高。教育心理学则认为:不同于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更擅长用聆听的方式接收信息。一方面,不爱“看”而爱“听”的群体本身不小;而另一方面,喜欢利用碎片时间的现代人越来越多,“听”提供了多线程工作的可能。开车时听广播、工作时听音乐、走路时听英语,都成了生活中的“两步并作一步走”。今天知识付费平台,课程讲述最常用方式是借助音频而非视频,大概也是看中了“听”的低负担与便捷性。
40年前,索尼公司开发的随身听产品让磁带能随人走,在“眼球经济”之外,开辟出了“耳蜗经济”。今天,这个市场还在继续扩大。这对媒体融合发展也是一种启示。尽管从趋势上看,从文本到广播到电视到视频再到VR、AR,媒介形态与时俱进、不断立体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声音就一定比影像接受度低、传播力弱。因为从互联网时代产品设计的法则看,听觉产品一般都具备用户友好型属性,往往比视觉产品简洁。毕竟,收音机一旋钮就可以使用,而点击一个H5可能花去很多时间。因此,无论媒体如何发展,只要耳朵依然是人的感官,声音产品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这样一个日渐繁荣的声音市场,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全球12岁至35岁人群中的近半数,即11亿人因经常戴耳机收听音乐正面临听力损伤的风险。所以,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因为视频、游戏突飞猛进导致的近视高发问题,也需要重视因为手机、音乐播放器普及带来的听力损伤问题。专家也建议儿童减少耳机使用频率,并选用音量控制在85分贝以下的儿童耳机。
除此之外,当许多高品质耳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世界,我们也需要防止陷入“听觉茧房”,避免因为过度依赖耳机里的声线,而忽视了真实世界的好声音,避免因为总是沉浸在耳蜗的世界,而放弃了与外界沟通。说到底,声音也是人与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有声世界再秀色可餐,也不能“暴饮暴食”。因为能与人类的耳朵相匹配的,不仅有耳机,还有一个更动听的大世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