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医院焕发活力
让基层医院焕发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江滨关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农历正月初八一早,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江滨就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忙碌起来。电脑屏幕上是她要带到全国两会上的建议。尽管已经修改了几稿,但王江滨还想继续完善,因为这里面写的不仅是她的思考,更是她作为一名医生的心愿——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让医疗机构各自承担不同的诊断治疗责任,实现分级诊疗的内涵,即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模式,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就医秩序。
王江滨说,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但从目前来看,三级公立医院仍然“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还未充分发挥作用,而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充分调动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经过大量调研,王江滨发现,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低水平的固定工资很难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而以单一量化考核为主的绩效奖励,又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健康档案中“空白档案”和“虚假档案”的形成,“家庭签约服务”也会出现只有签约没有服务的形式主义。
王江滨建议,国家应该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公益性的概念及范畴、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现公益性的具体路径与标准等进行科学界定。让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承担起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体检等医疗工作,让医务人员从收支结余中获得薪酬补偿。在激发其积极性的同时,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岗培训、上级医院进修、专业学分制等制度,努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收入增加了,职业发展空间扩展了,自然也就留住了人才。基层医务人员有了工作热情,自然就会产生提高服务能力和拓展新技术的动力。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提高了,病人自然留得住,分级诊疗的目标也就更容易达成。”王江滨补充说,“对尚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可以让其配合参与14项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院也应被允许划拨出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提供14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绩效补贴,以鼓励其积极性,使其自觉做好管理工作。”
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未来,王江滨充满信心。她说:“伴随着政府逐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逐步建立起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优秀医疗人才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将变得愈加清晰。”
采访手记
王江滨的“坚持”
采访王江滨的这一天恰好是星期二。说“恰好”,是因为每个星期二的下午,王江滨都会专门为患者解决就诊时遗留下来的问题,复诊或者之前检查检验刚出结果的患者,都不用再挂专家号,只挂一元钱的普通号就可以就诊。这一个下午,王江滨要看的患者一般都超过60个,“星期二一元号”已经坚持了20多年。
王江滨的“坚持”并不只这一项。作为科室主任和博士生导师,她坚持手写病例,和患者解释清楚病因,不让学生代劳;她坚持为需要定期复查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建立病例档案;她带领科室成员坚持“每周三个工作日7点30分上班”制,一起研讨疑难病案;作为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坚持走访调研,直面基层医疗问题,认真撰写建议。
王江滨说,这些坚持源于信任,更源于责任。从医30多年来,王江滨碰到过很多大老远赶来的患者,他们多是因为口耳相传说她是个好大夫,这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在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任期的第一年,她曾提出“取消用人单位对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筛查和歧视”等多个建议。这些建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很快得到落实。这是国家对人大代表的信任,这些信任都是她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5日 04版)
责编:孙熙越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