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专稿:中国已进入“两会时间”,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是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这部法律草案历经近四年的讨论和修改,作为新时代中国利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其内容和意义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多家外媒评论称,制定《外商投资法》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最新举措,将为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与时俱进的法治保障。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日的报道援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的话称,制定《外商投资法》意义重大:一是彰显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二是为中国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三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各方共识。
日本经济新闻2日报道称,即将召开的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有望通过《外商投资法》,这部法律将加强对外国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规定不能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外商转让技术,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以“中国将进一步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经济”为题刊发报道称,《外商投资法》被视为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的最新举措。
报道援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的话称,中国将继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的透明度,加大对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外资投诉机制,努力协调解决外国投资者的合理关切,为外国投资者营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报道强调,根据中国美国商会日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50%的受访企业对于中国将为外资持续扩大市场准入而采取的措施持乐观态度,这个比率创下近三年以来的新高。
缅甸《十一日报》的报道称,中国将在两会期间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这部法律或将成为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对外开放领域内最重要的法律。
报道还称,这部法律或将扩大外企在中国可以进入的市场领域,同时加大对外国投资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并禁止强制性的技术转让。
法国《欧洲时报》的报道认为,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增加外商投资吸引力,竞争在加剧,中国推动《外商投资法》的制定,可谓正当其时。
报道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为主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但已难以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比如,外商再投资如何认定,中国现有的法律条文没有相应的说明,而《外商投资法(草案)》则弥补了这一短板。
报道认为,与以往不同,中国不再只停留于向外资提供优惠措施,而是同时优化外商的营商环境。“请进来”,还得“留得住”,《外商投资法》明确提出设立外商投诉工作机制、采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并对保护外商知识产权、不得强制技术转让等关注较多,适应了外商诉求变化的趋势,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法治保障。(何雨阳)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