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人民重托 实现良好开局
——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综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雪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1件,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4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3件,是历届常委会履职第一年审议通过法律案数量最多的一年。
监督方面紧紧围绕推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工作,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询问等多种形式,在工作过程中创新方法,开展随机抽查、调查问卷,为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代表工作重视创新,建立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机制,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各级代表意见。
立法工作:
开局良好 亮点纷呈
回顾过去一年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副巡视员刘运龙说,“工作呈现分量更重、节奏更快、力度更大、要求更高,政治决断和法律决断相结合,立法工作步伐加快等特点”。
除了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监察法以外,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认真履职尽责,审议、通过一批重要立法项目。
——认真落实宪法修正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规定。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依法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推动在全社会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法。制定电子商务法,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以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
——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对各地方通过立法加强污染防治提出明确要求。
——积极推动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制定耕地占用税法、车辆购置税法,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审议资源税法草案,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进程明显加快。
监督工作:
打出组合拳 助力攻坚战
检查法律的实施情况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的第一年,把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真正发现问题,这次的执法检查“不走寻常路”,组织开展了随机抽查。“随机抽查组每到一处,根据事前暗访摸排的线索,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在出发之前,地方的同志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程立峰直接负责随机抽查工作。
为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除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1年内常委会开展的6部法律执法检查中有2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2017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去年是落实中央《意见》的第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调研室主任张永志介绍,通过一年的工作,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交出了第一份国家国有资产‘明白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面报告国有资产家底。通过报告、调研、审议监督,进一步摸清了我们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形成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共识”。
代表工作:
创新机制 密切联系
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提高代表素质能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开展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共举办3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一期少数民族代表学习班,一期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学习班。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夏永祥说,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履职能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副巡视员余洋介绍,参加履职学习班的1097名代表中,新任代表有927人,工人代表95人,农民代表166人。“参加学习班的连任代表在互动教学、分组讨论、大会交流等环节分享履职经验和体会,充分发挥连任代表的传帮带作用。”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