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全国人大代表田浩荣:加大力度奖励扶持高技能人才

2019-03-07 02:07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田浩荣 加大力度奖励扶持高技能人才

  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田浩荣接受新京报专访。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田浩荣,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钳工,曾当选全国劳模,荣获陕西十大杰出工人、2018年度“三秦工匠”等荣誉称号。

  田浩荣在一线工作30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田浩荣数控车床主轴装配操作法”,自1998年推广应用以来,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虽然现在社会观念变了,可是高技能的一线工人不能少。现在国家提出要高质量发展,这些不光要依靠研发和设计环节的人才,还需要在操作和执行环节有高水平的一线技工。

  我经常跟刚进厂的学徒工说,年轻人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要怕困难,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技能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田浩荣

  谈履职

  建议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新京报:今年是你第几次参加人代会?

  田浩荣:我是去年当选的新代表,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新京报:履职一年,你怎么看待人大代表这个身份?

  田浩荣:在我没有当选人大代表之前,觉得人大代表特别是全国人大代表,离我是比较遥远的。当我知道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最初的心情十分激动。通过这一年来的履职,从最初的忐忑,到现在基本可以进入人大代表这个角色,我觉得人大代表不是一个官,也不是一个职位,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自从当了人大代表,隔三差五就能收到群众来信,来自各地的都有,比如有一些信就是反映企业养老金问题。平时工作很忙,不过下班后我会抽出一两个小时,读这些信,整理出来他们反映的问题。我觉得,作为一名代表,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他们的呼声反映上去。

  新京报:本次人代会,你准备提交哪些建议或议案?

  田浩荣:今年我准备提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要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扶持力度。第二个是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的建议。第三个是关于脱贫攻坚的建议,怎么样进一步保持脱贫攻坚的成果,比如脱贫攻坚的工作队伍、贫困地区招的公务员,在贫困地区工作满5年以后,怎样能让他们留下来。

  谈人才培养

  改善待遇 让年轻人沉下心做事

  新京报:“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这个建议是跟你工作有关的,为什么提这个建议?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田浩荣:作为一名来自生产一线的人大代表,我更多的还是关注“中国制造”这方面的内容,“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这样一支队伍对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职工队伍的建设是个比较难的长期过程,如何打造一支高质量的队伍?第一,职工要接受过职业院校的专业培训。然后,进入工厂或者单位以后,有机会继续接受培训,也就是让职工有终身学习的机会。再有,要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扶持力度,让他们得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经济激励,使他们有充分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这份工作,让他们真正沉下心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新京报:怎样让年轻人沉下心来做一名普通工人?

  田浩荣:记得有一次,我在车间里听到一个刚进来的学徒打电话说自己没上班,正在外面逛呢。我有点奇怪,他明明上班了,怎么非说自己在外面逛?我就问他,他开始支支吾吾不说,后来终于跟我说,“这年代,进工厂丢人!”他的这句话,让我很心痛,我们当年进工厂当工人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企业重视,工资待遇高,社会认可度也高。

  我觉得,虽然现在社会观念变了,可是高技能的一线工人不能少。现在国家提出要高质量发展,这些不光要依靠研发和设计环节的人才,还需要在操作和执行环节有高水平的一线技工。所以,改善一线技工人才的工资待遇、晋升体制势在必行。

  新京报:你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人才,这个过程是不是吃了很多苦?

  田浩荣:我先后干过总装钳工、刀架刮研、普车箱体装配,自学了10多本专业书籍,记下了20多本学习笔记,从普通车床到全功能数控车床,再到近年来先后开发的各类中高档数控机床,各类规格机床的床头箱构造原理、内部结构和工艺路线,这些都装在我的脑子里。记得有一次,为了解决机床噪音问题,我连续加班加点,7个晚上干通宵。当年,我就是觉得自己的水平比较欠缺,也没有退路,只有学习,才能跟上工厂的节奏。所以我经常跟刚进厂的学徒工说,年轻人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要怕困难,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技能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

  谈工匠精神

  做到极致 给中国制造提供更好的设备

  新京报:据说你曾经指出过外方图纸中的两处错误,由此打开了跟外方合作的局面?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