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中国企业既要卖产品又要定标准

2019-03-08 10:06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代表委员热议高质量发展:想要实现产业提升,必须加快标准提升
  【深度聚焦】中国企业既要卖产品又要定标准

  从卖产品到定标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各行业对标准提升的呼声日渐强烈。

  “以前,某个品种下厂一织就是半年。现在,单一品种的订单量少了,但他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却比以前高了很多。”近年来,常山纺织恒盛分公司布机挡车工冯丽朝代表感觉到产品生产周期在明显加快。

  “整个产品生产周期影响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传统的作业流程已经难以支撑起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标准化研究所所长胡冶代表认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引领,想要实现产业提升,必须加快标准提升。

 

  今年两会,在代表委员们谈论高质量发展时,标准成为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

  “标准就像空气,无处不在”

  代表委员们口中的标准指的是什么?

  “比方说我们出行常用的公交卡,它属于电子标签,要保证电子标签的使用就涉及一系列标准。”胡冶代表举例说,“乘客刷卡时卡要离机器多近,涉及识读标准。卡放上去了多久能响应,涉及灵敏度标准。两个乘客同时刷卡,机器会刷哪张,这又是一个标准。”

  “标准就像空气,无处不在。”胡冶代表这样形容。

  为推动标准化工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5年底,我国制定出台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7年,我国又进一步出台文件,对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重点进行任务分工。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纷纷打造自己的标准化战略,将标准化理念全面融入全社会、全产业。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装备制造等8个领域的标准建设力度空前。

  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邢青松代表就尝到了标准带来的甜头。“从统一苗种引进,到统一技术培训,再到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产品收购和统一的品牌策划,标准化产销促进了螃蟹产品的高质量发展,也带动了社员增收。”

  对于各行业各领域呈现出的标准化建设提速,胡冶代表有着深切的感受:“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重视标准化工作,政府层面的重视越来越高,企业层面的标准化意识也越来越强。”

  胡冶代表表示,近年来随着政府的推动和企业的发力,我国的标准化工作逐渐追上国际标准,我国产品国际标准采标率已超过80%,在一些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标准制定并非一蹴而就

  标准化工作的提速,让部分产业、行业告别了“无标可依,无矩可循”的尴尬,促进了相关产品质量提升。但标准化工作自身却暴露出一些问题。

  “标准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胡冶代表表示,“标准的研究制定需要一个周期,不能说今天需要一个标准,明天就能出来。参数设置合不合理,指标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要反复验证的。”

  胡冶代表表示,当前在标准化建设任务紧迫的情况下,一些标准任务的下达是政策性要求,或是行业主观诉求,对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潘复生代表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许多部门领导对标准化工作仍然缺乏了解,部分标准制定过程透明度严重不足,公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无法体现,导致一些重要标准相互矛盾、标准质量低下。”

  “现在标准从业人员看起来不少,每天出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形形色色,量很大,但有些标准的质量是有问题的。”胡冶代表表示。

  除了标准自身的质量,如何激发广大中小企业对标准的需求也是当前标准化工作面临的难题。“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传统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没有标准化岗位。”胡冶代表介绍说,中小企业的标准化水平能力不够、标准化意识不强,将会导致中小企业在标准提升过程中被甩得越来越远,与大企业、龙头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对标国际任重道远

  如何推进标准化工作,提升标准质量,胡冶代表建议,应加大对标准人才的培养力度。“国内的标准人才来源主要是普通高校,而我们在专业设置上并没有标准化这个专业,专门从事标准化研究的人才很少。”

  潘复生代表则建议,加大对标准工作的管理力度,标准管理部门应出台科学的标准制定条例和细则,充分体现透明度、公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在采访中,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提升标准质量,需要向国际标准看齐,更积极主动地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国际标准话语权的竞争中仍处于弱势。2017年,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452项,全球占比仅1.58%,2018年小幅上升突破2%。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