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人物)凌友诗委员履职一年:感觉和国家靠得好近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凌友诗委员履职一年:感觉和国家靠得好近
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
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既是来自台联界别,同时也是港区委员。出生于台湾高雄,17岁移居香港,从学者到公共政策研究人员、再到去年履新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说,一年来,她尽责履职,“觉得自己和国家靠得好近”。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凌友诗回顾,过去一年,她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多项活动,包括与台联界政协委员到浙江考察台商落地发展情况、为“惠台31条措施”建言献策,随港区政协委员考察武汉高新科技发展,此外还参与了多场座谈会、协商会,撰写了报告和提案等,反映社情民意。
她说:“这一年,政协给我很多机会,我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政协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今年再次参加两会,除继续关注两岸和平发展与香港繁荣稳定外,凌友诗的提案还特别提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维护民族尊严,包括建议国家“双一流”大学的学科评价体系设置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标,建议落实调查广州南石头日军细菌战试验遗址等。
她认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建立文化自信,探索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只是学习西方的知识、理论,而不学习我们自己的传统智慧,那就会被西方牵着鼻子走。”她强调要重视民族历史,珍惜数千年来的学术成果和智慧。
出生、成长于台湾的凌友诗,还十分看重两岸在中华传统文化上的交流。“很有必要,”她说,“台湾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很深的积累,也培养了很多人才。两岸不仅要交流,更应该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凌友诗也建议,要加强文化建设,同时推进对内地、港澳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她相信,中华礼仪文明教育会是一个切入点,借由礼仪的实学实修,培养孝亲、敬长兄友弟恭、对朋友的信义等,都值得提倡。
“礼仪、亲情、人伦教育,也是最好的爱国教育。”她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表示自己还是一个“在学习的新兵”。虽然观点有时会有点辛辣,但她讲话温柔,态度随和。她说,自己的出生、成长经历,是命运的一个祝福。
对于在两会上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她表示:“我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传递出去,也感谢媒体给我机会。”(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