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区域发展将助中国经济提质升级

2019-03-15 03:07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两会观察)区域发展将助中国经济提质升级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区域发展将助中国经济提质升级

  中新社记者 陈林

  中国致力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发展新机制,让规模效应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更为明显,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升级的重要动力。

  北京人民大会堂内,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两会正在进行。对面的国家博物馆里,“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也在展出。

  40年前,大潮起珠江。40年后,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出发的广东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前正式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成了会间最热话题之一。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定位,都聚焦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定位,描绘了生活高质量前景,两者共同指向未来发展。

  以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超10万亿元人民币的区域为起点,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可谓基础好,起点高,前景广阔。为三地发展带来新机遇、提供大舞台同时,还会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实现区域共同发展。而“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也让广东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香港、澳门紧密相连,有望携手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表示,要坚守“一国”之本,用好“两制”之利,加强同港澳的协商对接,寻求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央要求”“湾区所向”“三地所长”有机统一。此外,要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大湾区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平台作用,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图为港珠澳大桥资料照片。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随着连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成现实。

  推动区域融合协同发展思路,5年前已在京津冀地区开始探索实践。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紧抓这个“牛鼻子”,北京做减法,天津、河北做高质量发展加法,“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渐被打破,抱团合力发展成效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给河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河北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韩冰 摄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据了解,在规划纲要编制中,累计安排了1000多名国内外专家,200多个国内外团队,2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随着新区的顶层设计完成,高标准建设即将开始。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也将进入规划纲要编制时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在沪苏浙三省市交界区域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要打造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载体。他同时表示,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标杆、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从京津冀到长三角再到粤港澳,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落子不停,勾勒出改革开放再出发,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升级的又一重要路径。(完)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