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鹅毛大雪中,黄山挑山工的一天

2018-12-14 12:09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近日,安徽黄山风景区一位挑山工鹅毛大雪中挑运货物的视频火了。

  视频中,这位挑山工头发花白,一根扁担两头悬缀着消防器材和食品等货物,在皑皑白雪覆盖的石阶上,缓步攀登。

  这位挑山工名叫方银善,今年53岁,从半山腰到迎客松景点这段7.5公里的崎岖山路,他已走了33年。

  清晨6点多,云雾缭绕的黄山风景区物资运输服务中心慈光阁管理站里,方银善已收拾好扁担与货物准备出发,这天,他要送上山的货物有一百二十多斤,这对于方银善来说,并不算重活。

  

  方银善整理货物

  

  

  沿着盘山公路走出几数百米,山间的浓雾已让方银善的白发挂满了水珠。过了慈光阁,真正的登山台阶路就开始了,一万多级石阶次第而上,一直伸进云朵覆盖的山尖里。为确保安全,方银善换上了配发的防滑鞋垫。

  

  连日的大雪,给黄山增添别样了紧致,许多游客穿着棉衣,戴着棉帽游览黄山雪域风光。而方银善穿得则显得有些单薄,一是重体力劳作中并不嫌冷,二是为了行动方便。

  雪天的台阶较为湿滑,走起来的难度也比平时大了不少,方银善放慢了速度,谨慎前行,时不时加固脚下的防滑垫。“安全最重要,每逢下雪天气,我上山时都会根据积雪情况和台阶上脚印的深浅,选择合适的下脚点,这么多年过来了也没遇到什么问题。”方银善说。

  “我们给每一位挑山工都购买了50万元额度的保险,为他们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除此之外,还经常组织安全生产培训,让工人们高高兴兴上山,平平安安回家。”慈光阁李劲松运输队队长李劲松说。

  

  

  

  到达玉屏楼宾馆

  中午11点多,经过近5个小时的攀登,方银善终于抵达玉屏楼宾馆,交接货物后,他与同行的挑山工吃了午饭,有个短暂的歇息。而午餐后,他又要扛起挑担,运送需要换洗的布草下山了,这一趟来回,他能拿到近300元的报酬。“如今收入比以前好多了,每年能挣六七万元,而且工作也稳定。”

  

  方银善和工友们吃午饭

  下午4点多,方银善回到了管理站,相较于30多年前,方银善与工友们的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洗个热水澡,吃着热乎的饭菜,与工友们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这也是方银善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光。第二天是否上山,挑多重的货物,则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身体状况自行把握。

  

  核算货物重量

  像方银善这样的挑山工,黄山上还有140余人,在索道未建成的年代里,他们负重前行,为进山游客保障物资供应,一副挑担,挑起的不仅是货物和对进山游客的责任,也是自己家庭的责任。不少老挑山工用自己的肩膀和双腿,穿梭于风霜雨雪和春夏秋冬,有了稳定的家庭,供养子女上了大学。

  

  

  如今黄山的三条索道已全部参与物资运输,加上根据体力自行选择负重的原则,方银善们的肩头,并不像以往那么沉重,但索道上站与全山6家宾馆之间的山路货运,仍需要人力完成。

  随着黄山旅游的不断发展,游客数量和物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而挑山工的人数却出现了大幅的减少。“10年前我们的挑山工有450余人,如今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平均年龄51岁。”慈光阁管理站负责人郑江说,年龄的老化使得老挑山工们不断卸下挑担,而工作的劳累又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如今挑山工的队伍亟待新鲜血液的补充。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