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保健品 成老年人受骗重灾区

2019-01-03 16:15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保健品,成老年人受骗重灾区

  隐身在社区底商的康体店,通常一边做着保健理疗项目,一边售卖着各类保健品

  保健类产品再受关注,对于偷换概念、夸大效果的“保健品”讨伐也在持续之中。产品杂、广告多、市场乱,“保健品”俨然成了中老年群体上当受骗的重灾区。专家提醒,对待保健类产品要注意甄别,无需“神化”,也不必谈之色变,将其“妖魔化”。

  状况

  老人坚信有用 喝几滴后就爬到山顶

  团结湖东里小区的一间平房内,两个老年人正踩着一台地上摆放的仪器,通过仪器的颤抖,腿部跟着一起抖动。不大的房间里,还有五六个老年人头戴眼罩坐在靠近玻璃门的地方,正做着一种眼部保健。几名店员穿梭在老人中间,为他们调试仪器。

  67岁的杨阿姨住在团结湖东里小区,在出入小区时,店员曾将宣传单塞到她手中。几次收到宣传单后,杨阿姨动心了,进店去“考察”了一下。

  体验了多个仪器之后,杨阿姨坚持没有购买任何疗程。“一是太贵了,二是没太感觉到效果。”店员开始向她推荐保健食品,杨阿姨慢慢被说服了。因为平时没有慢性疾病,一些声称能够治疗疾病的保健品并不在杨阿姨的关注中。但在使用了一款宣称可以快速恢复体力的保健品后,她表示,感受到了自己身体出现的变化。“每天都要喝几滴,觉得比平时有劲儿了。一瓶有60滴,每瓶400多元,每个月的费用也不低。”

  一次游玩爬山时,杨阿姨感觉十分吃力,突然想起了包中的能量水。挤了几滴到嘴里,便一口气爬到了山顶。“所以我对这个还是挺相信的,已经吃了一年多。”现在,杨阿姨每天还会冲一袋纯羊奶喝,也是通过路边销售人员推销的方式购买的。销售人员表示,这款纯羊奶能让老年人增强钙质的同时调节身体机能,免除疾病困扰。杨阿姨于是一次买了100盒,花费了近两万元。后来,虽然通过多家电商平台查询发现该纯羊奶并未在网络平台中销售,也没有在超市销售,杨阿姨还是觉得自己喝了一段时间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甚至想将纯羊奶推荐给亲戚们一起喝。

  探因

  逃避现实 更愿相信“你会好”的忽悠

  近年来,围绕夸大宣传、声称疗效、违法推销等情况,北京市曾对保健品市场进行过多次专项整治,去年8月还举办了“防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进社区科普宣传的活动。但为何仍有很多老人热衷购买夸大功效,宣称可以“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甚至将连保健食品也算不上的三无产品视作“灵丹妙药”?

  “到我们这个岁数,身体没有太大问题也觉得应该补点儿什么。”60岁的崔女士坦言,相对于锻炼、食补,她认为能直接吃进去的营养保健品起效更快,“就是一种希望预防、走捷径的心态。”

  去年春天,一次坐公交时崔女士听到两位大妈聊天,其中一位提及自己每月要吃上千元保健品。她扭头看了一眼,只觉对方“确实很有精神”,心里更是“痒痒”。正巧有老同学推荐了一种口服液,说对她的萎缩性胃炎特别有好处,一向自认警觉的崔女士没忍住,花一千多元买了三盒。“后来孩子帮我查,根本不能治病,而且按产品成分直接去药店买维生素,价格只是十分之一。”

  在田女士看来,这么多年吃“药”未见功效,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心里也不是全然不懂,有时还会叹上一句自己是病急乱投医。或许那个堆满“药品”的柜子,是老人不愿意面对现实的一种逃避。

  77岁那年,原本身体不错的父亲突发脑梗,抢救过来后左侧肢体偏瘫。在医院做了一年多的复健没什么起色,情绪就变得越来越焦躁。近两年,老人总说医生开的处方药“没用”,反倒对各种医疗广告极有兴趣。看电视时专看所谓的“养生节目”,跟病情沾边儿的就打电话问。

  “那些推销员当然特别会说了!父亲刚介绍几句,那边就‘对对对,我们的药专治你的状况,岁数更大的都能康复……’”父亲独居,身边只有保姆,每月要花费近两千元买“药”,还以7800元的“活动价”抱回来一台刺激穴位的“高电位治疗仪”。田女士姐弟几人轮番劝解,“按医生说的,这么大岁数病情能稳定已经不错了,他就是不接受,只想听那些‘你会好’的忽悠。”

  提醒

  强调“疗效”的多有夸大之嫌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