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月23日电 (王鹏 张鑫蕾)伴随着一阵阵机械运动的声响,两支黄色的机械手臂在动车车底穿梭运动,不时拍照并检测故障……23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动车段检修库内,两台动车智能检测机器人正在工作,这是2019年春运期间启用的动车“智能医生”。
成都动车段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动车医院”,2019年春运期间,这里运用配属车型多达4个技术平台4种车型、数量增至134组,单日动车组最高运用率将达98%,夜间一级修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据介绍,对于一列标准8编组动车,需要检修的零部件超过一万个,作业人员进行一次一级修需要弯腰300多次,用摄像手电筒扫查5000多次,连续高强度作业易导致身体疲劳,存在安全隐患。
图为成都动车段动车智能检测机器人正在工作。 田野 摄
而最新启用的动车“智能医生”具有持续稳定、可靠的工作特点,可大幅缩短作业耗时。全面投用后,通过自动化作业,原有4检1修的作业小组人员配置可减少为1检1修,有效节省人力资源。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动车智能检测机器人由灰色的身体和两支黄色的检测手臂组成,这两个“器官”分别是它的控制中心和图像采集机构两大重要部分。控制中心负责收集整理采集的图像、调整整个检查工作过程;图像采集机构负责采集动车组底部各部分的检测信息,由智能运载平台、多自由度柔和性机器手臂、相机、传感器和监控摄像头等部分组成。
检修库内,操作人员利用手持机发出启动信号,“智能医生”便在地沟中自动精确巡航到指定部位开始检测。它们利用手臂上的高清视觉系统快速扫描检测部位,并将采集的高清车底图像数据传输回服务终端进行处理。
“服务终端将图像与事先录入的‘健康’动车组相应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准确判定出动车组螺栓、轮对和制动盘等部件的故障,并及时通知作业人员进行处理。”该段信息化工作组专员刘轶介绍说。
成都动车段设备信息科科长熊德强告诉记者,未来将结合动车组在西南山区铁路运行工况特点、各种车型技术特征,“持续向机器人录入新的检测指令,让它们更聪明。”
记者了解到,动车“智能医生”的投用,不仅可以提高动车检修效率和上线率,满足春运期间客运量需求,还将传统的铁路检测重复性劳动变为了自动化的主动、高效作业,对西南铁路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