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嘛,就是要大家一起团年,这样才热闹!”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五,也是藏历新年初五,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蒲西乡小伊里村村民刘木滚家里,一家老小穿着崭新的藏装,与前来串门的村民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人群中的茶几上,苹果、香蕉、葡萄、奶酪、酥油包子、牛肉等食品琳琅满目。
“我们现在的日子好得很哦!”年过四旬的刘木滚身材瘦高,曾世代居住在高半山上,因自然条件限制,加之交通不便,多年来一直生活贫困。但2017年易地搬迁后,他在317国道旁建起了80平方米的安居房,享受到政府一次性补助7.5万元(人民币,下同),“再也不操心把务工时间浪费在回家的路上了。”
踏进刘木滚的新房,一种藏房特有的松脂香扑鼻而来。抛了光的木地板刚刚擦过,锃光油亮,供客人坐的藏毯还是新的,厨房的灶台也干干净净。他告诉记者,易地搬迁后,自己当上了生态管护员,每年有6600元的管护费,通过务工收入、采挖药材,“2017年我就和全村15户53人一道脱贫了!”
“现在村里过年不光是吃喝了,大家更热衷于参加集体活动。”刘木滚告诉记者,如今过年期间村里会组织文艺表演、锅庄比赛、篮球比赛等,“年过得是有滋有味。”
从小伊里村离开,记者又驱车来到海拔3500米的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村民格登家里。天气严寒,北风呼啸,但格登家中却很温暖,他正在给孩子洗头冲澡,“现在家里装了热水器,再也不用在院子里露天淋浴了。”
搬进新家、告别贫困,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格登来说可谓“双喜临门”。更重要的是,格登不再是那个只会种青稞、放牦牛的牧民了,而是“升级”成为了一名能在高原种植莴笋、黄瓜、番茄等蔬果的职业菜农。
布康木达村村支部书记泽吾单告诉记者,该村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最高海拔达4000多米,是壤塘县海拔最高的牧业村。“受高海拔恶劣气候影响,村里虽有比较集中的300多亩土地,但因种植粮食产量太低大部分都荒废了,牧民收入主要靠养牦牛和挖药材。”
为了实现脱贫增收,2018年,在四川省科技厅的技术资金帮扶下,这300多亩土地建起了蔬菜大棚。目前,村子里种上了莴笋、番茄、四季豆、青椒等16种蔬菜,其中140亩莴笋亩产量1500多公斤,总产量达到21万余公斤,仅此一种蔬菜就可实现年收入40万元。
“通过专家们手把手地教,牧民基本掌握了不同菜类的最佳播种季,以及日常的田间管理。”泽吾单说,现在牧民们种蔬菜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牧民到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打工,学习蔬菜种植技术,“更多牧民在自家的院坝里种起了蔬菜,积极利用‘蔬菜经济’脱贫致富机遇。”
记者了解到,2018年布康木达村蔬菜合作社、联户牧场两大项目分红后,包括格登在内的全村61户贫困户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我们这里马上要打造成景区了,我要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蔬菜种植实现收入继续增长。”谈到新年愿景,30多岁的格登笑着说,自己对新的一年充满信心。(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