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11日电(记者高晗)恩吐马克·多斯汗家里电路闸刀出现了问题,白开提·哈布力的小孩将购电卡不小心丢进了电表箱,夏尔汗·加列里的购电卡丢失需要补卡……面对居民的一个个报修,萨尔阔布乡供电所员工不分昼夜,第一时间驾驶黄色的电力救援车辆,为他们排忧解难。除夕,当员工们处理完故障时,已经晚上8点了。
萨尔阔布乡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天山深处的群山险峻之间,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每年有长达7个月的漫长冬季。
连续几天降雪后,萨尔阔布乡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像往常一样,萨尔阔布乡供电所所长木拉力·柯扎衣别克仔细检查着维修工具,准备开始对苏吾克托海(哈萨克语意思是“最冷的地方”)村支线输电线进行巡视。
巡线过半,积雪厚度达40厘米,车辆已难进入,大家只能下车徒步,后面的巡线工人踩着前人的脚印艰难行走。
“辖区内有近百公里的供电线路,大部分是架设在山间的电力线路,这里天气恶劣,暴风、暴雨、雷电、雪灾等灾害频发,对线路巡视和维护带来极大困难。”木拉力·柯扎衣别克说。
一路寒风呼啸,萨尔阔布乡供电所副所长张卓走到一根电线杆下,从背包里拿出望远镜,对杆塔进行扫视,队员叶尔哈力·江里哈森摘掉棉手套认真记录着观察数据,不一会儿,他的手就被刺骨的寒风吹得又红又紫。
“每个月都要对所有线路巡检一次,逢重大节假日还要例行巡检,由于线路大多铺设在山区,巡线时近一半路程需要徒步或骑马,整个巡线过程要持续几天时间。”张卓说。
记者跟随队员们乘坐黄色的电力救援车辆巡线时,总会遇到一些居民招手报修。居民们知道,供电所员工几乎每天都会在检修时路过街道,招手报修的方式在他们眼中是最高效的,因为电力救援车辆“招手即停、即停即修、即修即走”,当地人因此管他们叫“电小二”。
大年初一,木拉力·柯扎衣别克和同事们吃过早饭后,带上米、面、油、菜和防寒衣物,赶往萨尔阔布乡莫音仓村的托合达尔拜·叶尔克拜家进行探望。
托合达尔拜·叶尔克拜祖辈都居住在山区,看护了几十年的草场,世代放牧。近年来,受益于扶贫搬迁政策,他在山下安了家,住进了富民安居房。为了让他和家人享受到有电的现代化生活,供电所免费为他家布设、安装了室内照明线路。
现在他家养了2头牛、10只“扶贫羊”,家里32亩地承包出去,每年收入8000多元。电灯里的那束光不仅照亮了他的家,更燃起了他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在萨尔阔布乡克尔托干村夜校,课堂上木拉力·柯扎衣别克分别用普通话、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三种语言向老百姓普及安全用电常识。“入户维修不是长久之计,如何让当地居民拥有安全用电常识,避免故障的发生,或在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里,用科学的应对措施来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木拉力·柯扎衣别克说。
19年来,由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7位成员组成的萨尔阔布乡供电所,做到了6000余天无事故、无投诉,常年无休为生活在468平方公里内的7个村3044位居民提供用电服务。巡线、清障、检修……在白茫茫的雪海里,他们乘坐的黄色电力救援车成了山区居民心中最暖的一抹“黄”。
新的一年到来了,他们仍将坚守在山林深处,守护着这片高原牧区的光明,更守护着居民心中的那束光。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