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宁夏“致富花”:从月牙湖开到西雅图

2019-02-27 10:26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中新网银川2月27日电 (于翔 李佩珊)“一年前,我们连麻编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经我们手做出的手工艺品竟然卖到了外国,听说连西雅图的人家里都放着我们的麻编作品。”2月26日,记者来到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与村民聊起麻编,他们都有着说不尽的骄傲。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驻村第一书记柳普军的到来。

常年劳动,月牙湖滨河家园四村村民的双手早已“饱经沧桑”,如今他们依旧灵巧双手创作了新的“麻编致富经”。 李佩珊

  “2017年2月我被银川市文广局选派到滨河家园四村当驻村第一书记,一来就发现留守在村里的妇女和老人闲来无事便爱聚在村部门前打牌,人一走留下一地瓜子皮。”回忆起刚来时的情景,柳普军仍历历在目。月牙湖乡是银川市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先后接纳了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至此的近两万移民,成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来到滨河家园四村驻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就成了柳普军的主要职责。得知移民至此的妇女从小就熟练掌握刺绣、布艺等手艺,他便把村部闲置的100平方米的房屋打造成手工车间,成立月牙湖手工工坊,号召村民制作刺绣手工,为大家创造家门口挣钱的机会。

月牙湖滨河家园四村村民刘岳正在编织四棱绳。 李佩珊 摄

  “刺绣作品的销量太窄,能参与的人有限,大家都有点灰心。”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柳普军看到宁夏非遗项目麻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璟的麻编工艺品,瞬间打开了思路。“麻编的原料旱麻大面积种植在宁夏南部山区,材料环保,编织的作品又兼具艺术性,大家一定很有兴趣;有刺绣的功底,相信也好上手。”2017年12月月底,被村委会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张璟来到了滨河家园四村,开展了第一期麻编课堂。

麻编作品展示。 李佩珊 摄

  “一听有老师讲课,村里能来的人基本都来了,坐也坐不下。”62岁的刘岳老两口是首批报名参加麻编班的学员,刘岳也是班里少见的男学员。刚开始,一根不到一米的四棱绳编织两天才能完成,在掌握编勾技法后,夫妇二人已能熟练编杯垫、地垫等简易产品,如今一天便可制作20多个杯垫。“我们的东西不愁卖,一有成品张老师就全部收走出售了。面积越大、图形越复杂的作品‘含金量’越高,现在我还想研究几个新样式。”刘岳告诉记者。

71岁的月牙湖滨河家园四村村民李桂兰向记者展示麻编作品杯垫。 李佩珊 摄

  麻编技艺能赚钱的消息不仅影响着滨河家园四村村民,外村的村民也纷纷来拜师学艺,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麻编热衷,张璟也乐在其中。张璟告诉记者,作为非遗传承人,她不想让麻编作品只摆放着工作室和手工坊。“当这堆‘乱麻’通过村民的手变成艺术品,应走向更远的地方。”现如今,滨河家园四村的麻编工艺品已经在国内许多旅游景区开设专柜出售,更出现在阿联酋、日本、法国、俄罗斯、毛里求斯等多个国家举办的手工艺品展览会上,大批来自欧美国家的订单也让这里的村民越来越忙碌。

(资料图)宁夏非遗项目麻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璟定期在月牙湖滨河家园四村为村民讲授麻编课程。 柳普军 摄

  截至目前,手工坊稳定就业70余人,流水达27万元,在手工坊,每人每月平均收入1000元左右,许多人依靠麻编,已成功走上了致富的新道路。

麻编作品展示。 李佩珊 摄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