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理发却十分不便,下午何思一准时来到沙田里45号, , 理发室和它的主人一样朴素,剪刀上下翻飞大致剪出个形状,孙师傅说不了话,要转三趟公交,老何就想着能给居民做点什么事儿,为了照顾父亲,何思一就朝他们微微一笑:“我有退休工资,何思一只能采取或蹲、或半跪、或弯腰的姿势,何师傅说,何思一则主动给老孙理发,近点的在朝晖、打铁关。
有时来回要花近四个小时 本报记者 王丽 通讯员 刘成 韩文婷 老何给邻居理发,大多是卧床不起的老人,她是74岁的老邻居胡爱如,80岁的他还上门服务, 16年不间断 老何为老人免费理发 一个电话,何思一从没觉得麻烦, “老孙,下回我再来看你,往往要三四十分钟, 一把电推子,何师傅就和居民们约定,带着工具, “老孙啊,你好好的啊,理发室理发服务总量就达到了299人次,总有人会问何思一这样的问题:“何师傅您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给人理发, 有一位住在转塘省人民医院分院的老人,他刚好有这手艺, 而这样的事情,文晖楼道党支部成立。
何思一都会跑过去给老人理发,“十几年了,世事无常,顺便帮他理个发,最后用毛刷把毛发清理干净,女儿干脆辞了工作在家帮忙,理发业务更是越传越远,老孙没出过门,墙上写着服务时间和对象:每周二下午1点30分到5点,是何思一的忠实粉丝,几乎每个月,有了这间小房间,给孙师傅围上围布。
社区60岁以上老人和持证残疾人都能来这里享受服务, 门口这间7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他还顺带着帮其他有需要的人理发,理发的手艺就是当兵那会和战友互相理发练出来的,只要有需要,服务对象也不仅仅是老孙,想到不少老人头发都挺长了,两把剪刀, 何思一年轻时当过兵,远点的拱宸桥、转塘都有。
昨天一大早, 一年多前孙师傅病情加重,义务理发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最多的年份达到700多人次,”何思一利索地拿出理发工具,在过去10多年里, 几乎是踩着点的,也不需要津贴,反而给老人剪完头发后,因为老人没办法配合,你福气的, 昨天是周二,一件理发围布, 简陋的沙田里45号 每周二人来人往 早上给孙师傅理好发后,那一年,这一蹲一弯腰,每周二下午开张,一次头发理下来,开始理发,80岁的何思一就出了位于杭州流水西苑的家门,人家联系我就是信赖我,生活无法自理。
只要约好,遇上夏天,不仅有了专门的理发室,从家里出发到转塘,再用电推子精修一遍;然后用刮胡刀把细碎绒毛仔细刮上一遍,” 就连理发的工具也是何师傅自己掏的腰包,他要去探望邻居孙师傅,盯着何思一使劲张了张嘴巴,就是老何的理发室,多的一下午要接待20多人,在社区支持下,仅仅2018年,真当不容易的,一把刮胡刀,”何思一口里的老孙就住在隔壁幢。
约何思一理发的。
一块毛刷,于是拎两张板凳在楼道门口一放。
由于病情越来越严重,几把梳子——绿色的环保袋一装,也无法开口说话,第一位客人上门了,何思一一直在做,记者翻了翻本子,早些年,有1年多时间,来回路上要花了近4小时,街道一年给你多少津贴啊?”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一分钱不收,每周二开张的理发室, “只要打电话我就去。
衣服全部湿透,十多年来, 理发次数多了,” 理发室里有个小本本,一个电话就上门,我们每次理完都只能嘴巴说谢谢。
倒3趟车来回4小时 只要一个电话多远都上门 孙师傅的老伴曹阿姨把何思一迎进门。
作为楼道党支部书记,每次理完发,”老何的粉丝,儿子周末轮班,从2009年开始,我和老孙还一块儿骑车去勾庄,他理坏了3把剪刀,多远何思一都会赶过去, “年纪大了,再和女儿扶出老伴, 2003年。
”何思一拉着孙师傅的手,4把电推子,儿子女儿都这么孝顺, 这一理就一直理到现在,他的露天理发室就这么开张了,何师傅的理发服务从露天的楼道口正式搬到了这里,何思一都会做个记录,。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