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3月27日电 (赵玉艳)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徐秉良任教35年来,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科研一线,经她培育的植物品种变成了农民致富增收的“金蛋蛋”,她还建立植物病毒检测体系,推进了园艺植物无病毒化生产。
徐秉良常以“敬业乐业好园丁,教书育人排头兵”自勉,在她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一群充满朝气并日益进步的年轻人。她积极尝试教学改革,率先进行《普通植物病理学》双语教学示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徐秉良经常赴酒泉、武威、天水、平凉等偏远地区和山村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减少了农作物经济损失,保障了农民收入,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和好评。 钟欣 摄
徐秉良以裸仁南瓜、百合、黄河蜜瓜等甘肃特色园艺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抗病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为目标,先后开展了“金无壳研究与开发”“百合种球国产化生产技术研究”“双抗转基因线辣椒的抗病性鉴定与田间选育”“抗病毒转基因黄河蜜瓜抗病性鉴定与田间选育”等科学研究。她选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金平果一星”和“金平果二星”两个南瓜新品种,至2017年推广面积达180多万亩,分布全国11个省,创经济效益8亿多元。
园艺产业是甘肃省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甘肃扶贫攻坚中的支柱产业。但是在产业发展中病虫害防控一直是农民的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制约园艺生产效益提高的首要因素。徐秉良经常赴酒泉、武威、天水、平凉等偏远地区的田间地头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减少了农作物经济损失,保障了农民收入,还利用互联网功能,与果农菜农建立了“植物保护”微信群、QQ群,对农民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解决办法。她编写了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蔬菜病虫害识别与防控技术》《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控技术》等系列培训材料十余种,发放万余册,累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6000余人次。
徐秉良针对病毒病在生产中日趋严重,农药施用量增大,施用效果差,且农产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开展了病毒检测技术与病毒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针对国内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源菌虫双杀生物农药,她开展了适用于西部旱作农业区微生物源菌虫双杀菌株的筛选,筛选了一株兼具抑菌、杀线、促生和耐盐的多功能生防菌株—长枝木霉T6。该成果在理论上,填补了国内外利用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原线虫和真菌的空白。在实践生产中,研发出了木霉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和生物菌肥等微生物产品,已应用于蔬菜、果树、花卉、中草药等常见病害的生物防治,克服了化学类杀线剂和杀菌剂存在的高残留、难降解、有益微生物被杀死和环境污染等弊端,对于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和有机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5年来,徐秉良凭借出色的工作获得了诸多荣誉。2000年入选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获甘肃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05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工程人才;2009年入选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2012年被授予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13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8月获“第四届甘肃省巾帼十杰”荣誉称号。(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