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通讯:祖孙三代十口人全是警察 七十年接力服务百姓

2019-03-27 22:2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在重庆渝中区公安分局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十口人都是警察,他们都曾经或正工作在公安战线的最基层。三代人的坚守,70年的接力,没有荡气回肠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1990年7月31日,对于重庆渝中区公安分局民警杨子一和母亲杨丽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却与释怀的日子。那一天,杨子一父亲赵佳,外出巡逻执勤时突遭车祸,牺牲在了他钟爱的工作岗位上。父亲牺牲时年仅33岁,而当时杨子一只有3岁。

图为杨子一的母亲杨丽和外婆。受访者供图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为警察 她要完成丈夫未尽事业

  “他是1978年加入渝中区公安队伍的,是个大学生,会说英语、俄语,为人正直,特别好学,业务能力很好。”杨子一的母亲杨丽说,刚进入警队时,丈夫赵佳是渝中区张家花园派出所民警,后调入渝中区公安分局内保支队,他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内保警务工作多而杂,但赵佳总能一件件耐心处理。他是内保支队的“压舱石”,把事情交给他,领导放心、群众满意。

  今年57岁的杨丽,1979年进入重庆渝中区望龙门派出所时,是一名户籍民警。那时常有人说“片儿警不是官儿,管的却挺宽”。在她看来,无论哪个时期,派出所民警的职责始终与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短短几年时间,杨丽不分白昼黑夜,走遍了分管片区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脑子里记下1000多户、4000多人的户籍信息。

  “当时只要提起片区内某个人,我就能说出他多少岁、住哪里、干什么工作,家里情况等信息。”杨丽说,当年这在警队里的行话叫“背四知”,那时没电脑,也没互联网,身为户籍民警,这些信息都要靠脚来走、嘴来问、眼来看、脑来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10年来,我们警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应用飞跃发展,装备技术更加精细。说实话,我感觉有些跟不上了,但还是愿意努力去学习,有些搞不懂的,就问儿子。”杨丽说,丈夫牺牲几年后,她调入丈夫生前所在的渝中区公安分局内保支队工作至今。从事警察工作40多年来,黄色、白色、绿色、蓝色的警服她都穿过,即便还有3年就退休,可依然舍不得脱下这身警服,她要做完丈夫未尽的事业。

图为杨子一与外公外婆合影。受访者供图

  新中国第一代老民警 上下班心中都装着百姓

  杨子一说,他成为警察受外公杨邦鑫影响最大。小时候外公经常给他讲父亲的事迹,还有各种侦查破案的故事,他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杨邦鑫今年88岁,是渝中区原石板坡派出所副所长,也是新中国第一代警察。杨子一说,外公是位很有经验的基层民警,与老百姓走得很近,做事既有亲和力,也有方式方法。

  “当时他片区里那些调皮捣蛋的青少年,对我外公又怕又爱。他们做了‘坏事’,每次都会被逮到,经过处罚后,外公还要教育他们。在法律允许条件下,外公尽量保证他们的前途不受影响。”杨子一说,曾经有一名少年犯了错,外公给了那名少年改过的机会,后来这个少年在工作单位做出了较好成绩,对外公杨邦鑫满怀感激。

  “即便不在岗,碰到突发意外情况,外公也常常会赶上前去履行警察职责。”杨子一告诉记者,外公常说,警察的职责是全天候24小时的,不分上班与下班。外公身上老民警的做事态度和性格,深深影响着他。

图为杨子一在工作中。警方供图

  新时代法制民警 要与时俱进才能打胜仗

  杨子一家中,祖孙三代共出了10位警察,除了他和父母,还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二舅、二舅妈和表姐。全家都是警察,这让杨子一一直倍感自豪。“我小时候在家,看到的亲人全都身着警服。”杨子一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立志以后也成为一名警察。

  2008年,杨子一从重庆警察学院毕业后,通过考试顺利加入重庆渝中区巡警四大队。几年后,杨子一成为了交巡警。因为对工作认真负责,又是个热心肠,在这个岗位上,杨子一曾为10多名走失幼童找到家人,甚至还自掏腰包为孩子买衣服。遇到外地人到重庆迷了路,他也会亲自去带路。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