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来,随着“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在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达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全国人民从每一餐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成为当务之急。随着民航快速发展,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不断增多,对于飞机餐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飞机餐的制作、配送过程跟普通餐食不同,餐食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制作配送流程也更加复杂。节约空中的每一粒粮食,意义同样重大。
假期出行,舌尖上的浪费须杜绝。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如何在美好的空中之旅中享受美食、节约餐食吧。
飞机餐如何“飞”上天?
在万米高空,不管飞行多久,都无需担心吃喝一事,热餐、面包、甜品、冷荤菜、水果、小吃等一应俱全。为让旅客在空中享受到舌尖上的美食,航空公司下了很大功夫。
飞机餐菜式一般由航空公司根据季节、地域等特别订制,在机场附近制作,并直接运送至航班上,在航程中途飞机稳定时分发给乘客。飞机餐根据不同航班的起飞时间、飞行时长、航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配备。如果航班飞行时间长,在早餐饭点飞行的航班,一般情况下会配备点心餐,而在午餐、晚餐饭点飞行的航班,则会配备正餐、轻正餐等类别餐食,洲际远程航班一般会提供两顿以上餐食。
飞机餐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速冻、包装,再到冷藏、送机,按照种类不同,至少要经过十道以上工序,且对保质期有更严格的要求。《航空食品安全规范》要求:飞机“盒饭”的保质期以小时计算,从制作完毕到送至旅客手中,热餐不能超过36个小时,冷餐不得超过24个小时。其中,热餐生产完毕后,必须在4个小时内强制降温至10摄氏度以下。随后,在4摄氏度~1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保存2个小时;而食品分装须在12摄氏度以下,45分钟内完成。成品放入0摄氏度~5摄氏度的冷库中,航班起飞前2个小时打包装机,在飞机上食品保存不允许超过15摄氏度。
由此可见,飞机餐除了对食材、制作流程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外,对人工、运输等必要条件也有更高的需求。珍惜空中的每一粒米、每一杯水,不仅对节约餐食有着重要意义,也能为环保作出积极的贡献。
“光盘行动”在民航形式多样
节约、环保历来是民航关注的一个焦点。多年来,民航在各个领域提倡“绿色行动”。今年,为节约餐食,各航空公司、机场及民航其他单位都积极行动了起来。
餐食配备更加合理 提示工作高效到位
近日,在全国各地机场贵宾室,如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南京禄口机场等,都能看到印有“按需取餐,拒绝浪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醒目提示标牌。在旅客取餐时,贵宾室的服务人员也会予以提示,鼓励、倡导旅客节约取餐。各机场的餐厅里,提醒旅客厉行节约也成为一个主题工作。
丰富餐食品类,优化配餐结构
我国的航空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提供餐量合理、美味可口、健康营养的机上餐食,鼓励旅客践行“光盘行动”。自8月东航在除新疆、大连外的国内航线全面恢复机上早餐及正餐热食供应以来,东航食品公司优化了机上的正餐菜品,从头等舱、公务舱供应的龙井虾仁、排骨年糕、蟹粉狮子头等地方特色菜品,到经济舱的油豆腐烧肉饭、樱蕃烩牛肉饭等“妈妈的味道”系列热餐,健康营养又多样化的餐食满足旅客高品质的用餐需求,让旅客在空中也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菜品,尽最大努力避免因不可口造成飞机餐丢弃浪费。
对于短途飞行,多家航空公司推出了“伴手礼”,方便旅客空中食用并随手带下飞机。
大数据分析管控,精细配餐质量数量
精细化配餐是节约机上餐食的重要手段。依托多年来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技术成果,以东航为首的航空公司,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配餐方案。
东航食品公司作为东航机上配餐的主要生产单位,于2018年起正式启用“三库三单一餐牌”的生产管控系统。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制作,再到机上供餐,东航食品公司的配餐人员通过该系统实时把控餐食生产全流程,精细化管理食品原料供应量、成品菜品产出量。每日飞机餐生产所需的菜品、原材料数量都会由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工具作出精准预估,从原先“要多少有多少”的粗放供应转向了“用多少供多少”的精细管理,实现了配餐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减少采购、库存、生产各环节非正常损耗。据统计,相较系统启用前,仅在上海地区的航食加工车间,每天就能节约100公斤~150公斤食品原料。
创新多举措倡导节约 取消餐食获里程奖励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