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发表李东东《育英赋》贺育英学校七十华诞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2018年10月29日11:21
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 为迎接北京育英学校建校70周年,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应邀创作《育英赋》,2018年10月26日发表于《光明日报》。这是李东东继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为题材之后的又一篇关于教育领域的赋作,也是她首次为中小学校撰写的赋作。
北京育英学校前身为中共中央直属育英学校,1948年11月7日诞生于西柏坡,一直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以及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为学校题词。195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毛泽东主席为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20世纪80年代,胡耀邦同志题写了校名。
李东东于1958年至1964年在北京育英学校学习,是育英学校第12届校友。她所创作的《育英赋》,讴歌了育英学校70年的奋斗历程,倾诉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对母校在新时代美好发展的衷心祝愿,并期盼育英人和育英精神代代相传。
李东东20余年来先后撰写了《张家界赋》《宁夏赋》《八一赋》《清华赋》《协和赋》《廉洁奥运赋》《军事外交赋》《嫦娥赋》《故宫人颂》《人民大学赋》等20篇优秀辞赋作品。这些作品立意高远,以“为人民而作、为时代而歌”为主旨,讴歌盛世,礼赞精神,弘扬正气;格局宏阔,胸怀社稷,情系民生;辞句峻整,骈散融会,吐故纳新。著名新闻文化大家范敬宜评论李东东的赋作“不蹑前踪,独辟蹊径,敢以一枝纤笔,试为扛鼎之作,论史则上下千年,叙事则纵横万里,旁搜远绍,穷幽极微。”
在李东东的赋作中,关于教育题材的主要有《中共中央党校小赋》《国家行政学院小赋》《社科院研究生院赋》《清华赋》《国家开放大学赋》《人民大学赋》等代表作品,《育英赋》是唯一一篇以中小学校为题材的赋作。
《育英赋》全文817字,气势雄浑,意境高远,激情洋溢,文辞典雅,以“建校”、“传承”、“接班”、“发展”为脉络,状描育英学校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红色传统和绿色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三乐;昭革命传统而赓续之,红色初心。”开篇点明育英校名由来、代代相传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校风学风。育英学校建校70年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的价值观;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旨,积极建设学校文化,发挥学校文化的浸润熏染作用,辛勤哺育学生。每位育英学生从小就坚定地认识到自己是党的事业的继承者,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这种信念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始终鼓舞、激励着他们,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斗志奋勇前进。
“新中国第一小学,绽蕾吐蕊,擎火传薪。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主席挥毫题词,诲谕翰墨,瞩望殷殷。”育英学校的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属育英小学,1948年诞生于河北省平山县下东峪村,距离党中央当时所在地西柏坡村5公里,1949年随中共中央一起迁入北京,是一所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学校,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小学”。毛泽东主席在195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为育英学校亲笔题写了“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成为育英的校训;后来全国所有小学都引用、镌刻了毛主席题写的“好好学习”,鞭策和激励全国少年儿童从小立志,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改革开放兮千帆竞渡,守正出新”。从1956年开始,育英学校不仅为中央机关服务,还开始招收工农兵子弟;1960年起面向地区招生,惠泽更多百姓。自1948年建校至今,在育英工作过的教师超过1000位;毕业生30000余名,他们当中有的成长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有的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历代育英人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勇于改革创新,使学校不断发展,办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目前育英学校已发展为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的学校,并形成“一校四址”和三个分校的集团化办学规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大辐射。
“积跬步,举鹏程,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锻民族复兴之骥骜心。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总书记襟袖鸿猷,寄语青春。凌霜傲雪,浮翠流丹,育英一枝挺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战略部署,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并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要求。全体育英人在此精神鼓舞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书写好青春教育篇章。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