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高质量评论壮大主流舆论——析湖南媒体评论实践
引领舆论是媒体重要的职责,理性是时代需要的力量。评论是党报的旗帜、灵魂,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党报评论是中流砥柱、定海神针,是重要的思想产品、理论武器,要不断提高评论质量,以高质量思想产品壮大主流舆论、引导社会舆论。
是宣传手段 更是职责担当
新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报评论的功能在放大、作用在强化。评论的主要作用,就集中体现在举旗帜、聚民心上面。媒体加强评论工作,就是主动贯彻中央精神,就是主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就是以实际行动壮大主流舆论。
地方媒体也已对标央级媒体,评论的力度密度不断加大,效果凸显。这其中,《株洲日报》在重要新闻版面开设《三江快评》《湘东微语》等评论栏目,每周一期《天台时评》评论专版,社会反响较好。
其实,就媒体自身发展而言,现在媒体的竞争在时间上争分夺秒,在空间上无孔不入,垄断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已经成为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加强评论工作,生产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党报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最强音、占领制高点。
今年9月,株洲日报社成立“株理评小组”,社长、总编辑挂帅,组织日报、晚报、新媒体等30余名业务骨干参与,加强评论工作的组织与策划,围绕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等主题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评论,使得评论更加出新出彩、有力有效。
站位高得上去 说理落得下来
现在的评论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虽然评论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但是事实剖析得不一样,道理的讲法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对于评论写作人员而言,这意味着要与原有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告别。
在《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专栏上,评论文章中的历史典故与现实工作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令人信服,可读性强。今年以来,《湖南日报》也连续刊发署名“晨风”的系列评论,五论《促进长沙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四论《反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切实际现象》等,其直击问题之准、规模声势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让人印象深刻,评论迅速在省内省外、网上网下、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议论。这些评论有着共同的特点,既旗帜鲜明、有政治站位,又结合实际、很接地气;既有文采,文风又清新、朴实;直面问题发声,平等姿态说理,做到了高得上去、落得下来。这是一种耳目一新的评论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法,与以往党报常见的领导报告体、政论式社论体完全迥异,值得学习借鉴。
评论的作用是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是要直接与读者对话、引导受众思考、进行有效说服,最终落脚点是要触动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动,进而推动各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把旗帜举起来,也要把问题点出来、把方向指出来、把方法道出来。坚持问题意识,不搞无病呻吟,突出现实性、针对性,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俯下身子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应成为今后评论工作要牢牢把握的一根思维主线。
多维度思考 多层面解析
目前来看,报纸评论的数量上去了,而整体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存在着普遍问题和不足。其一是观点缺乏深度,角度缺乏新意,老调重弹的多,人云亦云的多,真知灼见的少,难以打动人。其二是论说不深,稿子主要还是对新闻事实的陈述,述得多、评得少,论据不新、不典型,难以说服人。其三是语言干巴、生硬,缺少评论味,缺少文采,难以吸引人。
思想深度决定着评论高度。评论的观点来自于作者的思考,评论的角度来自于看问题的站位。用普通人都能看到的视角、都能想到的思维看问题,稿子的观点自然平淡,难以出新出彩。“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尽量跳出“大众思维”“平常逻辑”,努力做到多维度思考、多层面解析,用思想高度提升话语权高度,体现评论员不同于常人的看问题的水平与能力。换言之,当别人只能看到问题的一个面、一个症结、一个因果时,评论员就要争取看到另一面、多发现几层因果关系,看到问题的面越多、层级越多,稿子的角度就会与众不同,观点就会鲜明突出,否则只是人云亦云。从另一个角度讲,当有了自己的逻辑、自己的思维,也就有了自己要表达的道理,也能摆脱文章老是围着新闻事实打转转的无聊与无奈。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