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证人》系列视频传播量超1.1亿。
昨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随着《时间证人》第三集《祈愿和平》上线,扬子晚报扬眼视频重磅打造的系列短视频的点击量又攀上新高,截至昨天18:00,各平台的传播量已超过1.1亿。很多网友直言“有些记忆,必须铭记”,这一亿级流量的爆款产品也引来一些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另据介绍,《时间证人》中英文双语字幕版也已于昨晚上线,我们愿意将这份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与更多国际友人共享。
数据说话
有些记忆,必须铭记
由扬子晚报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精心制作的微纪录片《时间证人》,除先导片外,一共3集,每部时长不到4分钟。自先导片上线,扬子晚报官微即在新浪微博上创建话题#时间证人#。截至13日18时,该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已突破7000万,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国内百余家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在第一时间纷纷转载,累计转发数超十万次。而据秒拍平台统计,截至13日18时,《时间证人》的播放量也超过了3500万次——其中,《祈愿和平》最高,有1236万次观看;《重拾碎片》和《雕刻记忆》则分别有1233万次和1070万次观看——再加上腾讯视频上超过1000万的播放量,《时间证人》系列视频的传播量已经超过1.1亿!
昨天一大早,《时间证人》第三集如期与大家见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历史的真相永远离不开良知和正义的捍卫。这集《祈愿和平》在扬子晚报官方微博上发布不到10小时,阅读量就已达到745万,转发1.2万,评论过万,点赞3.4万。数万网友纷纷留言“记住黑暗,是为了看见光明”、“12·13,南京!南京!”“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和平;只有以史为镜,才能展望未来;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更好保护我们”……还有网友更是直言不讳“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学者盛赞
这是宣传报道方式的革新
“我要对你们表示敬意!”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评价《时间证人》系列视频“是宣传报道方式的重大革新”。经盛鸿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日本侵华史与南京大屠杀史的教学与研究,他表示,扬子晚报用新媒体的形式留存一段民族记忆,特别震撼人心。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人来说,能够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当事人讲述这段历史,印象尤为深刻。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也称赞道,亲历者讲述,加上专家解读,这让《时间证人》系列视频内容立体、生动,让市民能零距离感触历史,他说这些视频,虽然时间不长,但他自己看后觉得很受感动。“短视频应该更能适应当下手机阅读的需求,更利于广泛传播。”
腾讯新闻短视频运营中心高级编译刘士朋则是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时间证人》为何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传播量就过亿、并成为流量爆款。“扬子晚报系列短片《时间证人》,站在历史、民族、人性和生命的高度,讲述了三位幸存者的故事。而真实其实就是证据,既是对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最有力回击,也是对不熟悉那段历史的年轻人最生动的教育。”他认为这组短视频紧紧抓住了年轻人的“痛点”:幸存者的每一句话催人泪下,纪念馆馆长的评述发人深省。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激化仇恨,而是为了面向未来。“除非有人促使世界记住这段历史,否则悲剧随时可能重演。在新时代,媒体必须扮演这样的角色。《时间证人》系列短片就很好地提醒了世人,文明的外衣是很容易被撕掉的,30万死难同胞的这段血的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
扬子新媒体亮点频现
微博九宫格串联历史和今天,10小时阅读1617万
大屠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证人终会老去,历史却不能忘记!面对孩子,该如何讲述这段苦难?发生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扬子晚报微博团队从这个角度出发,策划了一组名为“告诉他们”的九宫格海报,从一组组数字到曾经血流成河的地点,从不能忘却的人物到全国首部国家公祭地方立法的正式实施,9张图片串起历史和今天,脉络化、可视化地解说这段历史 ,告诉孩子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吾辈自强!我们不忘1937年的南京,是为了更好地守护今天的中国。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