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想发展为新型主流媒体,就一定要研究新闻与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将真善美的价值诉求融入每一条报道、每一个版面、每一次策划、每一场新闻战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引领作为媒体融合的至高诉求之一。吉林日报以主流价值引导作为媒体品质提升和活力重塑的重要突破口,形成了以“主流”为坐标、以“价值”为诉求、以“引导”为利剑的创新型工作模式。
近年来,吉林日报从融合实践出发,逐步进行理念创新和理性提升。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媒体集团为目标,在新媒体环境下通篇谋划,革故创新,突出以主流价值增强省报引导力。主流价值引导也成为媒体品质提升和活力重塑的重要突破口,形成了以“主流”为坐标、以“价值”为诉求、以“引导”为利剑的创新型工作模式。
在新的历史方位中重新定义省报的“主流”坐标
近年来,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新媒体产品井喷式涌现,用户市场日益细分,跨界合作不断加速。但放在大的历史空间中看,当前媒体融合发展仍处于“道阻且长”的爬坡期,传统媒体究竟如何主动应对挑战?利用媒体融合的机遇,如何在坚守和创新中重新占据时代舆论的制高点?这些问题,一直是吉林日报编委会持续深度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十九大之后,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如何于众声喧哗中适应新媒体崛起的传播生态,发挥省报应有的引导力,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吉林日报经过扎实的自我实践和广泛的调研学习,对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有了越发清晰的认识。这其中,“主流”是核心词、关键词。学者喻国明指出,主流媒体就是“以吸聚最具影响力的受众作为市场诉求的传媒”。作为省级党报,吉林日报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在舆论引导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在当今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任重而道远。
党报姓党。党报兼具政治和文化双重属性,党报必须既占据政治主流地位,又占据文化主流地位。从政治上讲,越是媒体融合,越要凸显省级党报在一个省域的政治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更好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完美发声、全力引导。从文化上讲,越是媒体融合,越要以文化精品的标准打造报纸,打造新媒体,打造每一件新闻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一个省域的文化风向,为坚定文化自信做出省级党报应有的姿态和贡献。
我们在政治和文化这一横一纵两条坐标线的交汇点上,清晰地看到省报的主流地位所在。这个主流,不是从天而降,自然而来的,而是要讲话语权的。够不够“主流”,关键看我们的内容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我们的声音是否成为舆论场上的主旋律,我们的影响力是否抵达最广泛的受众群。新型主流媒体,要看是否真正以互联网为主渠道,真正放大深度融合和优质平台效能,形成鲜明的主流采编运行优势,真正释放转型活力和改革红利。从某种意义上说,省级党报的主流发展,要重点解决在海量受众的互联网平台上掌控有效传播渠道明显不足的问题,解决在舆论场上议题设置能力不足和话语权不强、终端抵达率不高的问题,解决传媒主业与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关系不紧密的狭隘传播和融合孤岛等问题。
通过新闻产品效能体现省报“价值”诉求
近年来,吉林日报一直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构建传播格局,谋求完成互联网时代省级党报整体转型任务。让省报更具价值,是在新时代更好履职尽责的战略选择,是整体转型的必由之路,是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的时代要求。
我们将这种价值通过三个层级来解析:一是传播价值,就是要传得开,有人看,有粉丝,有互动。不论是单篇报道、单个版面,还是整张纸媒,整个新媒体矩阵,都要将传播价值作为基础性要求,没有新闻性,就没有传播价值,所以我们定义这张党报及所辖新媒体首先是传播平台,纸媒就要做像模像样的新闻纸,新媒体就要做像模像样的新闻载体;二是社会价值,就是要叫得响,要有社会影响,往小了说,刊播的单条新闻要有社会反响,不能自娱自乐,写完了事;往大了说,省报要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更需要党报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审美价值,就是要立得住,能够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引起主体的审美感受。不论是我们以往称呼的读者,还是现在所说的粉丝,抑或学界层面常讲的用户,我们对之传播和引导,必须重视审美价值的客观存在,这既因为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也因为它客观地、不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党报要成为新型主流媒体,就一定要研究新闻与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将真善美的价值诉求融入每一条报道、每一个版面、每一次策划、每一场新闻战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引领作为媒体融合的至高诉求之一。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