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零下30℃,高原军营的团聚
维吾尔族女兵与母亲玛丽亚木在军营团聚。葛晓海摄/光明图片
【新春走基层·叙叙团圆好时光】
春节期间,春运大潮让许多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放下手头工作奔向故乡,与父母团圆,过一个团圆年。而这个春运中的“最美逆行”却是母亲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地去雪域高原探望自己的孩子。
冬日的乌鲁木齐寒风肆虐,凄冷的夜幕还未散去,记者就陪同玛丽亚木·依不拉音提着大包小包赶往了机场,我们要乘坐最早的一班航班飞往南疆帕米尔高原,然后搭载线路车,前往驻守在帕米尔高原的南疆军区某边防团。
一个月前,这个团迎来了首批14名戍边女兵,她的女儿依米拉·依明就是其中一员。临近春节,女兵们要第一次在高原边防上过年,刚刚休假的玛丽亚木·依不拉音就迫不及待地想到高原上看望久别的女儿。
考虑到还有好多女兵离家较远,父母不能前来看望,她便想着此次探军营要代表所有女兵的父母,把这些女兵都当成自己的女儿。烤肉、面包、糕点……几个箱子里装的都是她自己亲手烹饪的各种美食。
两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顺利降落在喀什机场,可窗外仍旧漆黑一片。来不及休息,记者一路跟随玛丽亚木坐上了前往帕米尔高原的线路车。360多公里的路程,2600米的海拔落差,加之一路限速,一路上,玛丽亚木问得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到?”
一场大雪过后,冬日的帕米尔高原银装素裹,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
尽管出发前玛丽亚木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路途的艰辛和对环境预想的落差,逐渐让她有些心凉。翻过一座4200米的冰山达坂,玛丽亚木开始感到头晕、胸闷和气喘,这是明显的高原反应,却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她半躺在座椅上,眼睛微闭,手放在额头上,神情看上去十分不适。
不知过了多久,望着车窗外连绵的雪山、蜿蜒的冰川,玛丽亚木的心情略有些沉重:“这里环境太恶劣了,她们的守防条件太苦了,她们能坚持住吗?”听出玛丽亚木的焦虑,团里的宣传干事把这些年边防一线连队的变化向她做了详细的介绍。
晚上八点,斜阳下最后一丝余晖洒满帕米尔高原,玛丽亚木才赶到女儿的驻地。在团部大门口,感人的一幕让记者热泪直流。“巴拉,我的巴拉(维吾尔语:我的孩子)。”当见到朝思暮想的女儿,滚烫的泪水不停滑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母亲的突然出现,让刚从训练场回来还有几分倦意的依米拉兴奋不已,泪水夺眶而出。母女俩紧紧相拥,温情的一幕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官兵。来不及诉说,玛丽亚木又与所有女兵深情相拥。但看到穿着军装的女兵们,骨子里流露出那英姿飒爽的精气神,玛丽亚木又笑了。
这一晚,女兵宿舍里充满了暖暖的温情。所有的女兵都围在玛丽亚木身边,不停地向她诉说来到军营后的各种故事。玛丽亚木一边听着,一边幸福地笑着,琅琅笑声充满了整个女兵宿舍。
第二天,玛丽亚木见证了女兵们在高原打响的第一枪,尽管冰冷刺骨,但她心里却是暖暖的。晚饭时,她和炊事班的战士们一起,亲手为连队官兵做了一顿可口的新疆抓饭,看着女兵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玛丽亚木再一次笑了。
挂红灯笼、张贴春联、排练节目……玛丽亚木与女兵们在高原上一起欢度春节,万家团圆,军营也团圆。
(本报通讯员 张强 胡铮 本报记者 尚文超)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