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千期梨园正青春——论《梨园春》的创新

2019-02-28 20:03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摘要】《梨园春》于1994年在河南卫视推出,是中国最长寿的电视节目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档24年不间断在卫视黄金档播出的电视综艺栏目。24年来,《梨园春》紧跟时代发展,勇于探索,不断突破,开创了中国电视戏曲的新局面,引领了中国电视戏曲的新发展,已成为中国电视戏曲栏目的知名品牌。

【关键词】长寿栏目;戏曲电视化;讲故事;主题赛季;走出去

《梨园春》自1994年在河南卫视推出以来,以小博大,“小投入、大情怀、正能量”,在连续10次获得中国电视最高奖——“星光奖“后,又荣获了“星光奖特别贡献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以老年人为主的《梨园春》观众群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15—54岁的观众比两年前增加了28%。2018年6月24日,在第1000期节目中,《梨园春》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上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中国电视戏曲栏目”,意味着这档中国电视的“老字号”又创造了一项新的传奇。

阎肃先生生前曾评价:“《梨园春》不仅在激烈的电视竞争中活了下来,还火了起来。”《梨园春》始终不忘初心,坚守文化自信,不断引领中国电视戏曲栏目的发展,既是河南电视界的旗帜,也是中国电视戏曲的一面旗帜。

一、抓住历史机遇,做戏曲电视化的先锋

(一)电视戏曲的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戏曲艺术和传媒手段的发展一直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定军山》,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梅兰芳先生主演的《生死恨》,表现的都是戏曲艺术。电影的出现,使戏曲拓宽了自己的表现手法。

自从有了电视,戏曲艺术又有了新的展示平台,可以说,电视戏曲的发展轨迹几乎伴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成长。最初的电视戏曲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在剧场把整场大戏完整地录制后在电视平台播出。因为早期的电视戏曲节目受播出形式所限,电视一度被称为“微缩型影剧院”。这样的播出形式,并没有改变戏曲的表现形式,也没有充分运用电视化的手段,只是换了一个戏曲的播出载体。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工作者并不满足于对戏曲艺术的单纯记录,他们把电视艺术和戏曲艺术结合起来,将戏曲舞台的演出,根据电视艺术特点和电视艺术的表现手段,加以重新编排,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视戏曲艺术,使节目更符合电视传播属性,从而拉开了中国戏曲电视化的大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视戏曲栏目在我国各级电视台陆续兴起,并且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出现了以央视戏曲频道为代表的专业化电视戏曲频道,各省级卫视以及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了一大批制作考究、风格多样的戏曲栏目,中国电视戏曲进入“栏目”时代。例如:戏曲新闻类栏目有央视的《戏曲采风》、戏曲教育类栏目有央视的《跟我学》、戏曲访谈类栏目有《戏苑百家》、戏曲真人秀类栏目有《叮咯咙咚呛》,而戏曲综艺类栏目的代表就是《梨园春》。

(二)《梨园春》的电视表现手法

河南卫视《梨园春》于1994年开播,它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中国电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化的电视表现手法巧妙嫁接,开戏曲电视综艺之先河。

从制作过程来看,《梨园春》把戏曲演员从剧场邀请到电视演播厅录制,有电视导演参与策划,有电视节目主持人参与节目的承上启下,有后期的合成制作。

从节奏变化来看,《梨园春》开播伊始就大胆地突破了传统戏曲唱段起承转合的窠臼,去掉了戏曲舞台上的“闷帘叫板”“长过门儿”等不适于电视传播的部分,呈现的所有唱段时间都是六七分钟,更短的控制在三分钟以内。这样的节奏符合“短、平、快”的电视传播规律,符合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收看电视的习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在荧屏上。今天看来,这也适应了“节奏快”“碎片化”“短视频”的互联网传播特点。

从播出内容来看,不再是整场大戏的录制照搬播出,而是选取戏曲中的最精彩片段,融合京剧、豫剧、评剧、曲剧、越调等各个剧种,荟萃全国各个剧种的名家,以及文戏、武戏、绝活等各个门类的戏曲形式,还有戏曲器乐展示、戏曲知识问答等内容。

从录制现场的技术手段来看,完全不同于传统剧场以帷幕和桌椅为主,而是充分运用“声、光、电”的电视手段和技巧,大大延展了戏曲的表演空间,增强了传统戏曲的面对面表演之美。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