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什么样的网络作品能获得中国新闻奖
今年中国新闻奖获奖网络作品关联重大议程、把握时代脉搏,关注舆论焦点、紧扣社会热点,运用多元技术、注重创意表达,为媒体融合树立了旗帜、提供了范本。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作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每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都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已经揭晓,笔者作为此次中国新闻奖的评委,参加了初评和终评,认真审读了包括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页设计、网络专栏、国际传播在内的约250件作品,其中经过初评,58件网络作品参选,最终共28件作品获奖。
此次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获奖作品中,央视网制作刊播的网络专题《央视网零首页十九大特别报道矩阵设计》荣获特别奖,这是继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后连续两年有网络作品获此殊荣;中国日报网制作的国际传播作品《Changing China: The Hometown of Pandas Goes Global(变革中的中国:熊猫故乡走向世界)》在海外视频社交网站的观看次数突破了1.2亿人次,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标杆力作;华龙网制作的网络专题《绝壁上的“天路”》,突破传统重大主题宣传风格,以唤起受众情感共鸣的形式,结合新兴技术手段,设置多种产品传播矩阵,发挥了网络主流媒体报道重大议程、传达核心价值的作用。
纵观此次中国新闻奖获奖网络作品,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网络作品坚守内容质量、结合网络特色、运用多元技术讲好了中国故事。
获奖网络作品特点
关联重大议程,把握时代脉搏
重大题材始终是媒体报道的绝对主角。媒体通过对重大题材的报道,传达重要时政信息,解读重大时事政策,引领正确舆论导向。此次网络新闻获奖作品主要关注十九大会议、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重大议程,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记录伟大时代。
获奖作品中,共有7部作品直接与十九大会议相关联。从报道角度来看,既有宏观的全面式专题报道,也有相对微观的十九大代表访谈。其中荣获特别奖的网络专题《央视网零首页十九大特别报道矩阵设计》,从宏观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十九大会议内容,传达十九大会议精神。通过丰富的组合形式,根据大会的进程,利用传播矩阵实现多层次多样态信息的传递,确保了会前预热期、会中集中报道期、会后发酵期、报告精神学习期不同阶段报道节奏的递进。符合中国新闻奖所遵循的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记录伟大时代的宗旨。①对十九大代表的访谈同样值得关注。央广网制作推送的《十九大代表说|王民:要把自己放在既重要又平常的位置》,以全国为数不多、连续四次当选党代表的老党员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为采访对象,不仅使用相机、摄像机等传统设备,还使用无人机等新兴技术,生动展现了国之重器巨臂擎天的壮观风采。同时,访谈紧扣十九大主题主线,展现了中国制造进入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
“脱贫攻坚”亦是本届新闻奖网络作品的主要选题之一,有5份获奖作品与此紧密关联。2015年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即“十三五”末,要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②在这五篇获奖作品中,有对现阶段脱贫工作总结的作品,特别是华声在线制作推送的网络专题《十八洞的19张笑脸》,以小见大,以“精准扶贫”代表地区十八洞村的脱贫经历为典例,融合图文、动漫、音视频、H5等表达方式,呈现十八洞村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精准帮扶下实现脱贫后村民们幸福的生活。而由北部湾在线刊发的网络评论《“先进”盆景化凸显政绩观被扭曲》和伊犁新闻网刊发的网络评论《“一口水也没喝上”的扶贫问题出在哪儿?》两篇获三等奖的作品,则尖锐地指出现阶段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发挥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体现了新闻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注舆论焦点,紧扣社会热点
传递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是新闻的天职。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关注舆论焦点、紧扣社会热点,及时反映和引导舆论,维持舆论场的稳定。作为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中国新闻奖的部分获奖作品关联重大舆情事件,紧扣社会热点,作出合理分析与解读,对于引导正确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良好的助力。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