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四全媒体”推进高质量融合
互联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就传播的角度而言,对于媒体的影响无疑是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它使得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了有效的融合,极大地推动了媒体的发展。“四全媒体”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媒体格局新变化提出的一个新概念,首次对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体形态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予以了十分形象的阐释,明确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目标。“四全媒体”建设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破茧成蝶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研究探讨“四全媒体”的建设对策,无疑对推动媒体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深刻理解“四全媒体”本质内涵
1月25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全媒体”这一新概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这“四全”是对全媒体分别在时空、技术、社会、生态四个维度上的阐释。其中全程媒体是指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媒体应当通过对各种媒介形态的综合利用,借助多种传播载体、平台以及渠道进行融合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生产、传播以及消费,它突破了时空尺度,零时差,信息随时随地传播;全息媒体是指媒体充分利用多维成像、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大幅度提高物理空间智能仿真呈现度,实现信息在空间的多角度同步传播和全方位呈现,使得媒体的信息传播几乎做到了无处不在,它突破了物理尺度,所有信息都可以以数据形式出现,并通过手机即可获得;全员媒体是指由于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大大降低了媒体的进入门槛,从一对多传播,转换成了多对多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互动性;全效媒体是指伴随媒体对各种媒体技术、载体的充分应用,从而使得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信息交叉综合更立体、更丰富,有着更全面的效果,再加之受众的不同程度参与,从而使得媒体能够向受众释放出更强大的效能,使得他们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它突破了生态尺度,集成了信息、内容、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
因此,“四全媒体”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密切融合实践的产物,是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趋势。
扎实推动“四全媒体”建设对策
树立“四全媒体”建设理念。“四全媒体”建设要求各个媒体应深入分析把握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发展规律,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必然趋势。要深刻理解“四全媒体”内涵,坚持“四全媒体”建设发展方向,牢牢把握“内容为根本、技术为支撑”这两个关键点,应势而动、乘势而上,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推动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实现技术应用、内容信息、管理手段共通共融。
准确掌握“四全媒体”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4项基本特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新本领新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富于创造性、把握时代性、增强规律性。其特征要求我们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让主流价值影响力更大,就必须在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全面传播中,创新理念、方法、内容、手段,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深刻把握科学理论对媒体发展的指引作用,切实增强系统思维和整体效应,将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贯穿于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全流域和全过程,增强媒体融合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为建设具有强大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四全媒体”提供强大的支撑。
推进媒体高质量融合。要创新传播手段,牢牢把握主流舆论话语权。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准确、观点鲜明的新闻信息,是主流舆论的职责使命,“四全媒体”全面反映了当今全媒体发展的复杂态势,面对新媒体冲击,要想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革内部体制机制,吸引跨学科、熟悉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传媒人才,对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创新,优化传播效果。
要加强新媒体产品的研发、孵化以及应用开发。通过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在经营管理以及内容生产等方面存在的壁垒,搭建多元化的媒体平台,促进自身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成功实现;应积极利用AR、VR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表现力,借助新技术大力打造满足不同受众偏好和适合不同媒介形式的产品体系;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力度,建立属于自己的大数据资源平台,通过历史数据导入、互联网采集、远程汇聚等多种方式,将互联网资源、内部资源以及第三方资源都汇聚到大数据资源平台,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受众诉求,再进行“分众化投放产品服务”,把合适的信息及时、精准、智能地提供给受众,以满足不同受众、不同情境下的需求,以便能够最大限度黏住受众、真正发挥自身传播潜力,并使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成为一种新常态、新业态;借助自身品牌优势寻求与具有数据资源优势的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来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共同开发、共同利用等,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