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恶意营销号无处遁形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人们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却频频被难辨真伪的资讯所困扰。为遏制网络恶意营销乱象,国家网信办近日组织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打击力度。
一些账号为牟利“知法犯法”
近期,多个网络账号炒作“标题党”文章,散布虚假信息。对此,国家网信办日前组织各地网信部门开展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专项整治行动,已关停账号18576个。
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看来,这些不法分子往往是受利益驱使知法犯法。所谓利益从何而来?任孟山介绍,首先是网络营销账号通过博取更多粉丝关注,从而“涨粉”到一定程度实现流量变现;第二是通过插入跳转链接获得相应受益,这其中不仅包括购物链接,有些还跳转到涉黄涉赌等违法内容链接,吸引粉丝点开后实现恶意变现;第三是收取他人费用针对其竞争对手编造谣言,或者专门散布某些企业的不利甚至不实信息进行故意敲诈,让对方主动联系自己谈判以收取所谓“撤稿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郎平认为,恶意营销乱象屡禁不绝的原因还在于其收益要远高于被查处之后的成本,可能的收益要大于潜在风险。“根据今年3月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制作、复制、发布违法信息时,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但对于不法分子来说,类似的处罚并不会伤筋动骨,在利益驱动下,他们还会继续作恶。”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隐藏在网络恶意营销账号背后的运营主体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只有让他们感到风险难以承受,才能产生威慑效应。”郎平说。
按照国家网信办统一部署,近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网信部门积极作为,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网易、趣头条等网站平台主动开展自查自纠,排查平台内网络账号恶意营销问题。任孟山认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除了应及时对网络恶意营销账号采取封号等措施外,还可以加强甄别技术手段,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包括关键词过滤等,把恶意营销号精准筛选出来。“只有为清朗网络空间构筑一道安全屏障,无论是噱头还是低俗甚至涉黄的营销内容才能无处遁形,不法分子也将无从下手。”
莫被恶意营销“牵着走”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恶意营销花样百出,极易欺骗误导公众。以娱乐圈为例,有些艺人明明实力平平,却凭借营销不断制造噱头,成为流量明星,轻松拿到高片酬和好资源。而很多不明真相的粉丝,往往被网络恶意营销账号牵着鼻子走,到处“煽风点火”。任孟山认为,普通人受自身认知水平所限,对恶意营销行为了解不深,就很容易被误导。“对于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人们应该保持警惕,特别是对一些‘标题党’性质的网络恶意营销账号甚至带有类似性质的文章,没有必要点开。”
“网络内容鱼龙混杂,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所看到的信息有被恶意操控的可能,因此对于越是吸引眼球的内容越要谨慎,独立思考,不要盲从。”郎平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可能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建立和培养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信息来源,为网民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竖立一个灯塔。
任孟山认为,如今,拍一段视频、写几段文字的人都号称自己是“自媒体从业者”,而不少人已经对此类现象日渐习以为常,这是很危险的。“在自媒体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辨识能力,对于信息的真实度、可靠性以及是否涉及灰色内容等都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标题党’和‘造谣党’形成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不给恶意营销生存的空间。”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云客户端下载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作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