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需求在行业在 行业的未来就在
剧组停摆、影片撤档、影院关闭,从生产制作到发行放映,电影全产业链遭受波及,电影市场迅速从火爆预热降到“冰点时刻”。
但即便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对影视业的信心似乎并没有消失。毕竟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没有减弱。电影、电视剧、综艺的热度在社交媒体上依然一浪高过一浪。这一方面表明,当人们遇到现实困境的时候,更需要得到精神文化的支撑和抚慰;另一方面也表明,影视因为影像表达的魅力,往往会成为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
回顾前不久国家电影局召开的电影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此次会议不仅给了业内从业者很多信心,更重要的是推出了一些政策,为中国电影产业今后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这段时间相关主管部门也在持续调研,研究相关鼓励、补贴政策,未来相信还会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
需求在,行业在,行业的未来就在。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影视行业所遭遇的困境是暂时的,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是受到需求支撑和推动的。
疫情期间,不少影院在资金方面面临着很大压力。未来影院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这不是经营问题,而是产业结构的问题。现在的影院之所以抗打击的能力不强,是因为大部分的影院和院线都非常弱小,禁不起大风大浪,根本上并非影院改善经营可以彻底解决的。
在疫情的催化下,一批实力不够雄厚、核心竞争力不足、对行业缺乏孤注一掷的热爱的企业可能会相继离场、被清退。而另一批拥有核心资源和影视专业激情的企业会留下来。未来影院端可能集中度更高、规模更大,而大公司相对资产腾挪的空间也会更大,因此,抗风险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从长远来看,当下影业的局面可能成为一次“休克式”的治疗,一次“断臂疗伤”的重构,类似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有量无质、供求失衡的痼疾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
优质影视内容仍是刚需
至于下半年的影业市场,中国电影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本土市场恢复活力。电影市场的复工复产,需要一批有影响力的大片来撬动。一个消费习惯的重新形成,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推动力。只有有影响力的电影进入市场,才能够让市场重新焕发活力。
当然,要想进一步增加观影人次,中国电影人就必须提供更多优质的影片。如今,国产片票房前十的影片能够占国产片票房的六成。这说明国产优秀影片的数量还不够多。现在在市场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国产电影一年不超过20部。国产电影的产量很高,但优质产品的产量仍不足。
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困境,人们对优质影视内容的需求都会是刚需,内容为王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更好证明。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人们都期盼能够消费优质内容。
过去,我们过高估计了观影需求的增长。就城市人口的观影频次而言,中国的数据和日韩等国的数据已经很接近,但目前中国进影院看电影的人占比仍不算高。因此,如果没有更多优质的影片让有消费能力的观众更经常地走进电影院,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的增长就会遇到瓶颈。
或许因为疫情,人们将会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更自由、方便地选择影视内容,从而使更多的线下实地消费转化为线上的点击消费,特别是那些缺乏影院必看性的电影。这种改变,既会影响到影视行业的渠道价值、窗口规律、版权意义,也会影响到影视产品的类型、形态的生产和营销、推广的方式。
当然,传统的影视消费窗口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影院的社交属性、体验属性、交流属性等依然会吸引观众消费。从本年度来看,疫情对影视市场和影视产业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也包括全球。但同时,应对重大疫情冲击,也为电影行业结构性重组、电影生态深层次演进、产业布局进一步整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窗口。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云客户端下载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作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