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心讲好甘肃脱贫故事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在脱贫攻坚、小康建设等重大主题主线报道中,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及早谋划,立足自身定位,发挥专业平台优势,制定详细的采访报道计划,集思广益,挖掘亮点,确保相关报道既符合各平台各栏目播出风格和“气质”,同时在报道内容遴选、故事挖掘手段、节目呈现方式、融媒体产品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脱贫攻坚报道是一个常态报道任务,在《甘肃新闻》等主干新闻栏目中,脱贫攻坚相关报道占比很高。如何转变思维、创新方式、破旧立新、守正出奇,让脱贫攻坚报道内容立体化、手段多样化、呈现生动化呢?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坚持内容为王,在新闻故事化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善”于发现故事,“擅”于讲好故事。
蹲下去,发现好故事
讲万千道理不如讲好一个故事,而讲好故事的基础是记者要真正走到新闻现场,真正“蹲”下去,深入火热生活,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发现不一样的视角,捕捉到鲜活素材,收获激情感动,讲出精彩故事。
结合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从2020年6月15日起,在《甘肃新闻》中推出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专栏,重点反映关心的甘肃6个村子的扶贫成就和巨大变化。在报道中,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领导亲自带队,多部门“组团”联动,走进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真正沉入基层,“吃透”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用发现的眼光捕捉一个个典型、生动的细节,用受众能听懂的“大白话”讲好脱贫故事。
7年后,元古堆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如何体现这种变化呢?除了展示村容村貌、产业兴旺外,有没有一种更为生动的方式呢?在蹲点走访中,报道组发现,村民在钱袋子鼓起来后,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元古堆每个人都活络起来了,他们的心里装满了梦想。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郭连兵。郭连兵曾经是村里的“刺儿头”,自己不上进,凡事还要“捣乱”。看着村民一个个富起来,郭连兵也待不住了,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学习培训,开始参与村子的各项事务。现在的郭连兵,已经从一个贫困户变为了元古堆村的致富带头人。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报道,元古堆村民“不等不靠”,主动致富的梦想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得以体现。
小切口,折射大主题
“小切口”讲故事核心在“人”,而“人”的故事,就能折射宏大的时代背景。新闻报道,比的不是谁发得早,而是谁做得好。
从2020年7月15日开始,《甘肃新闻》推出《沧桑巨变、饮水思源——全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报道,通过总结性、巡礼式宣传方式,深入报道全省58个贫困县在脱贫攻坚中的举措、典型和变迁,发挥党媒作用,动员和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信心、戮力同心,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不解奋斗。
在《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全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 碌曲:唱响生态旅游幸福歌 铺就脱贫攻坚小康路》这篇主题报道中,记者以尕秀村为切口,讲述了这个曾经“普通的藏族小村落”如何变成“生态旅游第一藏寨”的故事,展示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守“生态线”、走“生态路”、吃“生态饭”的发展思路,进而折射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除了《沧桑巨变饮水思源全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外,在《奋斗“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我们的“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直播黄河》等专栏专题报道中,大量的精品力作都是围绕“小切口”展开的,报道以“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产业”“某村”“某人”“某家庭”的生活变化为切入点,通过身边事,用群众切身感受说话,用新颖、巧妙的角度,用丰富的呈现手段,讲述一线生动故事,使报道见人、见事、见精神。
直播态,探索新表达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