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罗什尼·卡普尔,胡建坤译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解读者”网站1月14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一些国家批评中国,最终又与中国签署协议 随着中国在南亚和非洲的足迹越来越广,中国的项目引起一些西方人关于透明度、可持续发展和政治动机的担忧。然而,一些国家政党在野时极尽批评中国之能事,上台后又与北京签署各种协议。
为什么尽管一些国家在与中国的交往过程中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最终都会选择与中国合作。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的项目太吸引人了,让其他国家难以拒绝。中国项目提供了许多机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斯里兰卡的贾夫纳建设项目最初就是交给一家中国公司的,因为该公司承诺用比其他国家更短的时间和更低的价格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住房项目并不是排他性的。新政府将众多建设项目交给中国公司,从波隆纳鲁瓦古城医院新建项目到高级法院建筑群改造,再到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开发项目。与人们的普遍看法相反,这些中国建设项目花费许多都是作为赠款而不是高息贷款。
第二,西方通过政策诱惑、大众媒体和意识形态等方式在非洲进行文化霸权,这给非洲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糟糕记忆。如今,非洲人对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非常排斥。同样,印度的文化霸权、大哥态度和干涉主义政策在邻国激起怨恨和不满。由于对地区动态、关切和优先事项缺乏了解,传统大国逐渐失去影响力。因此,中国在非洲和南亚地区被西方和印度视为地区力量的平衡者。
第三,中国在国内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想法感同身受。西方被认为过于孤立,他们无法真切感受贫穷国家所经历的一切,例如贫困、不平等和腐败等。正如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乔纳森·霍尔斯拉格所说,北京与非洲国家密切合作,倡导一套与西方不同的政治经济价值观。中国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在多元体系中被仔细倾听。
第四,中国的“软实力”是一种有用的外交工具。有人估计,中国每年在软实力提升方面的支出约为100亿美元。仅在非洲就有3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政府还为非洲学生提供奖学金,让他们在中国学习。同样,南亚也感受到中国的软实力。
中国的投资和项目有一个先决条件,即使是批评人士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对合作国家有利。(作者罗什尼·卡普尔,胡建坤译)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