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选择“死前隐忍,死后离婚”
“死前隐忍,死后离婚。”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长期并存的日本,越来越普遍的“死后离婚”现象,成为在婚姻中饱受压制的女性发出的“独立宣言”。
-------------------------------------------------
“我不想以他妻子的身份生活下去”
1994年,高原彩规子结了婚。由于丈夫出轨,两人从2008年开始分居,不过,丈夫一直不同意离婚。2011年,丈夫患上食道癌,高原为他请了护工,还经常去医院看望他,直到他离世。整理遗物时,高原找到了婚姻存续期间他跟其他女人的大量情书和床照,而且“小三”不止一个。
“我不想再以他妻子的身份生活下去了。”深感羞辱的高原递交了离婚申请和改名申请,希望摈弃夫姓,恢复婚前的本名。“如果继续沿用他的姓氏,我会觉得自己在纵容他那种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无法真正开始新生活。”离婚后,高原成了婚姻顾问,在她的帮助下,越来越多婚姻不幸的日本女性,在丈夫死后提出离婚。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报道,“死后离婚”是近年来出现的社会现象。2013年,日本司法部门受理了2167份“死后离婚”申请,2015年升至2783份,2016年,这一数字暴增至4032份;几乎所有申请者都是女性,年龄大多在50岁至60岁之间。
《日本民法典》规定,夫妻二人婚后必须使用同一姓氏。虽然法律并未指明妻子要用丈夫的姓,但妻随夫姓是不成文的规矩,并且,婚后改姓的一方必须通过离婚才能恢复原有姓氏。法律还规定,某些情况下日本公民有义务向姻亲提供援助,包括配偶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甚至他们的孩子。即便丧偶,与配偶家族的关系也不算彻底终止。
A女士的丈夫继承了家族生意,婚后他们一直与公婆同住。丈夫去世后,A女士接手生意,白天忙于工作,回家后还要扫地做饭、照顾全家。尽管如此,婆婆还是对她很不满意,经常横挑鼻子竖挑眼,连儿子的死也怪罪到她头上。
“她把我做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所有活儿全扔给我干,只因为我是她长子的妻子。”A女士告诉日本放送协会(NHK),“我悲哀地意识到,自己再苦再累也得不到认可。”纠结两年后,她申请“死后离婚”,结束了与婆家的关系。
B女士结婚后依然在职场打拼,直到丈夫撒手人寰,她才辞去做了20多年的工作,专心伺候年迈的公婆。然而,“家庭妇女”这份工作让她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对儿媳的定义跟时代脱节了,如今日本女人婚后在外面工作也很正常。”因无法满足公婆的诸多要求,B女士也提出了离婚。
她们决定不跟丈夫“埋在一起”
人们提出“死后离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日本传统习俗,女性死后要随夫葬入夫家的祖坟。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明确表示不愿与丈夫合葬,她们更想跟自己的父母“团聚”。
55岁的C女士婚龄长达30年,但这不是一段充满恩爱的岁月,婚后不久,她就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吃饭时公公和丈夫先上桌,他们吃饱喝足后,婆婆和她才能吃剩下的冷菜冷饭。她问丈夫:“让妈妈吃冷饭,合适吗?”丈夫反问:“那怎么了?”睡前泡澡,她总是最后一个,还要负责刷洗浴缸、打扫卫生间。对这一切,夫家人觉得天经地义,包括婆婆。
更让C女士寒心的是,有几次她生病躺下休息,连一杯热水都没给她倒的丈夫只顾指责她不按时做饭。此外,丈夫不准她化妆、穿裙子出门,不准她跟男性接触……她想过离婚,但母亲总劝她“要替孩子想想”,她只好继续把自己囚禁在冰冷的婚姻牢笼里。3年前,丈夫因事故去世,她亲手将骨灰埋进坟墓后,决定将来不跟这个男人同眠。考虑再三,她提出了“死后离婚”。“这样就不必跟他合葬,墓碑也不必刻上他的姓氏。”她告诉日本《朝日新闻》。
近些年来,“女人死后必须进夫家祖坟”的传统观念在日本社会悄然改变。《产经新闻》指出,女性在经济和情感上的独立,是导致单独墓葬需求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你希望死后埋在哪里?”2009年,日本寿险公司“第一生命保险”发起了这样一项调查。近一半男性选择“埋进祖坟”,作出这一选择的女性不到30%。2014年,该公司对60岁至70岁的夫妇进行调查:“你认为夫妇是否应该合葬?”大部分男性(64.7%)表示想跟妻子合葬,而大部分女性(56.3%)不想。
这一年龄段的大部分日本女性,不会为丧夫而悲痛欲绝。网络媒体“今日日本”指出,陈旧的习俗令她们视婚姻如监狱,丧偶意味着自由和新生。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