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5个案例见证海外不是腐败分子避罪天堂
1月10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红色通缉》登陆央视荧屏。该片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成效,片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细节,更是引发观众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该片的制作团队。
《红色通缉》专题片从2018年5月份开拍,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摄制团队分赴美国、英国、新西兰、肯尼亚、格林纳达、柬埔寨等1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国家外交部长、警察总监与国际组织官员等30余人。
“专题片对杨秀珠、乔建军、许超凡等15个案例的回顾,展示了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成效,见证了‘海外决不能成为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的反腐败承诺。”制作团队向记者介绍。
1月11日,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召开。在全会召开前日播出的专题片,其内容也与“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要求不谋而合。
“之所以选择国际追逃追赃作为专题片主题,这与当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密切相关。”制作团队介绍,从反腐大片《永远在路上》,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再到今年的《红色通缉》,系列专题片展示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工作态势,系统展示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工作成效。
“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五年、十年、二十年都要追。”2014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追逃追赃工作作出了方向性指引,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发生根本性变化。
“过去,一些腐败分子向海外一逃了之。这样的现象,让百姓深恶痛绝。”制作团队介绍,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意义重大。国内正风肃纪、反腐惩贪,海外追逃追赃,这“两个战场”同时发力,能够形成反腐败的完整链条,在某种程度上,专题片是对“两个战场”工作的回顾。
列为“百名红通人员”头号的嫌犯杨秀珠,在外逃亡13年7个月,先后逃往中国香港、新加坡、法国、荷兰、意大利、加拿大和美国,最终在2016年11月15日,她选择回国投案。“算了,我吃不消了,我正式提出来我要回家。”专题片中,面对镜头,杨秀珠回顾自己外逃期间的心态变化,从之前拒绝被遣返,到试探性的沟通,再到最后的主动要求回国。
“其实,观众可以看到,不仅包括杨秀珠,专题片中涉及的外逃人员,他们面对镜头都是自然的表述、真情的流露。”制作团队说,这种氛围,不仅让受访对象自由地表达,而且还展现了我们反腐败追逃工作严格依法的一面,政策可以谈,法律就必要严格依照规定。
“有些人在此前抱有一逃了之的幻想。其实,你是逃不出逃不脱追逃的天网的。某种程度上,《红色通缉》专题片也是一种‘喊话’: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涉嫌犯罪,就要接受法律的惩处。”结合拍摄过程,制作团队介绍说,反腐败是全世界共同的价值观,对于外逃贪官而言,要趁早放弃以逃避罪的幻想。
原来被某些西方国家视为“手中的牌”的外逃人员,如今却成了手里的烫山芋。专题片中,多位外国官员出镜接受采访,也体现了中国的反腐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在我们看来,成绩的取得,与党中央提出的反腐败国际合作倡议、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不无关系。”制作团队表示,在拍摄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除了个案中的扎实证据、积极沟通外,能够将外逃多年的嫌疑人缉捕归案,与国际反腐新秩序的加速构建有着密切关系。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在构建反腐败新秩序方面的工作成绩显著,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反腐败宣言》《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等一系列反腐败国际合作倡议,更是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在这种情势下,“逃到境外就可以逃脱制裁”的侥幸,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没有实际可能性的异想天开。
“专题片中,有不少的细节描述,来自人性的视角。”第39号“百名红通人员”付耀波,原系辽宁省本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案件审理科科长,2014年9月12日因涉嫌共同贪污公款1930万元逃亡国外。“我想见他们(妻子和父母),我想知道他们的消息,但是我什么也做不到,也不敢去做。”接受采访时,付耀波吐露自己逃亡国外的辛酸生活。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