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戒毒学员在这里找回人生自信
□ 本报记者 申东
在轻松明快的音乐声中,20多名戒毒人员组成的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转身、回首,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是自信。如若不是统一的蓝色着装,不是一道道铁门,记者恍然进入了社区广场舞现场。
11月21日,《法制日报》记者在“12·1”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探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强制隔离戒毒所传染病戒毒人员收治大队。这个大队是全区唯一一个集中收治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戒毒人员的场所,是全区危险性最高、管理难度最大的戒毒场所。
面对病魔重树戒毒人员信心
早上9时,戒毒人员晨练时间,刚练完八段锦的戒毒人员,一听到《好日子》的音乐响起,立刻站好队形跳了起来。一曲下来,许多人脸上都微微冒汗。
晨练闲暇,记者采访了戒毒人员小方,小方告诉记者,这些健身操都是戒毒所警官教的,他已练了半年。“我们艾滋病患者主要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活动室周围,记者看到,有几位年纪大的戒毒人员没有跳健身操,但也围着场地周围慢跑。这与2014年宁夏刚开展大收戒专项整治行动时,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情形形成强烈对比。
当时,大队收治了80多名艾滋病戒毒人员。记者从收治大队的监控屏上看到,戒毒人员有的卧在床上,有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宁夏戒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初次接收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戒毒人员,收治大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只能保证身患传染病的戒毒人员接受强制隔离戒毒,不出安全事故。经过4年摸索,收治大队针对身患艾滋病戒毒人员对抗性强、语言难沟通、普遍身体较弱等特点,提出“五个增强一个减少”的工作目标,即注重增强戒毒人员的规范意识和健康意识培养,注重增强文明礼貌和行为养成的教育,注重增强关怀关爱及疾病救治,注重增强身心康复训练,减少体力消耗较大的活动,逐步增强传染病戒毒人员戒毒信心,消除被歧视的自卑心理。
春风化雨温暖戒毒人员身心
在收治大队的墙上,三面鲜红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大队教导员焦宁告诉记者,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指着一面绣有“一颗慈心唤浪子回头,万般关爱引人生再塑”的锦旗告诉记者,“这是戒毒人员段某出所后送给我们大队的,段某说‘如果不是当初你们的不抛弃、不放弃,也许我沮丧的情绪会一直延续下去’。”
“入所体检时,段某被查出患有艾滋病。这对段某的打击可谓是双重的,本来吸毒就被人瞧不起,再加上感染艾滋病毒,段某感觉自己的人生看不到一点希望,对接受教育戒治消极抵制,根本不配合。”
打开段某心结的是收治大队民警一次贴心的关爱。2016年8月,段某因得疱疹而发高烧,躺在床上呼吸困难,收治大队大队长和干警得知后,立即开车送他就医,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亲人般的关爱。
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所领导和责任警察面对面的交流和鼓励,无不感化着段某。慢慢地,段某从一名曾经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艾滋病戒毒人员转变成一名努力戒治、主动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因戒毒效果良好,段某被评估后予以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戒毒人员也不例外,唯有尊重才是沟通交流的基本前提,用一颗关爱的心去对待,管理才会有成效。”银川强制隔离戒毒所传染病戒毒人员收治大队大队长张志龙说。
应收尽收体现禁毒工作决心
宁夏戒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2013年大收戒之前,由于当时现有监管场所没有隔离区和专门医护条件,因此对患有艾滋病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病残人员无处收治,病残吸毒人员收戒难成为长期困扰戒毒工作的一个“顽疾”。
为彻底解决这一“顽疾”,2013年10月,按照宁夏党委政法委和禁毒委决策部署,宁夏司法行政戒毒机关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冲上收治全区患严重传染性疾病戒毒人员第一线。在自治区禁毒委、公安厅、司法厅、财政厅等部门协助下,在银川强制隔离戒毒所卫生所的基础上建立了传染病收治场所,并于2013年11月28日正式接收第一批传染病(艾滋病及结核病)戒毒人员。截至今年11月,累计收治传染病戒毒人员437人,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戒毒人员181人、结核病戒毒人员256人。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