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诈骗”任性标号岂容放任
任性标号乱象的出现,既说明过滤、拦截骚扰、恶意电话技术上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电信服务商是否负责任、尽义务,也说明来电标号服务亟待规制约束。对那些随意、恶意标号者追踪调查、严肃追责。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至少有三十款手机App可以提供电话标记服务,在用户接听来电时或者拨打电话时,这些App均能显示号码的标记信息。而河南、河北、广东、广西等地公安厅的电话都被标记了不实信息,有的甚至是被恶意标记为“快递电话”、“中介电话”。而因为电话号码被错误标记的情况越来越多,一些网站也做起了收费查询标记来源的买卖。(12月18日央视)
针对涉嫌广告、骚扰、诈骗电话号码,“来电显示”分类识别、明确标注的做法,委实让用户清静了不少,如此替用户着想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赏。但如果因为遭到错误标号,正常的电话打不出去,或拒绝正常来电,这要耽误多少事、造成多少误会?
从媒体曝光的细节来看,“来电标号”的操作很容易,由用户自己操作,只需10余用户做出“推销”“诈骗”等标注,系统软件便会自动作相应标号,门槛过低甚至于零门槛,自然难免会滋生随意标号、恶意标号的乱象,而标号APP、运营商不加审核,并在相关协议中撇清自己的责任,这就更使得任性标号随心所欲,让用户不知不觉、不明不白中受到“误伤”。
原本旨在净化通信环境、优化用户体验的“来电显示”提醒式标号服务,何以反而使用户遭遇隐私、通信权利受侵犯的现实威胁,甚至于给公共服务受到干扰?何以标号容易解除难,甚至于催生出收费消除不当标号的生意?一来,暴露出通信服务商的不作为,不履行审核义务当起了甩手掌柜,把过滤、拦截骚扰电话的责任完全甩给了用户自己;再者,说明极个别心术不正的APP服务商打起了来电标号的歪主意,将其当成发不义之财的一门生意。
任性标号乱象的出现,既说明过滤、拦截骚扰、恶意电话技术上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电信服务商是否负责任、尽义务,也说明来电标号服务亟待规制约束。不仅要进一步明确电信运营商阻截恶意电话号码的责任和不承担责任或履职不力的后果,而且要对提供来电标号规定严格的审核把关义务及相应的罚则,同时,对那些随意、恶意标号者追踪调查、严肃追责,情节严重者更应依照刑法有关扰乱通信管理秩序的条款给予严厉制裁。 范子军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