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85后”敬老院长于安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18-12-24 16:1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奋斗的中国人】“85后”敬老院长于安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央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记者孙冰洁 荆宇琦)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尤其在人年轻的时候。”对照于安安的经历,这句话更显得意味深长。她并不觉得自己是个爱冒险的人,在28岁之前,她拥有一份国企的稳定工作,一个美满安稳的家庭,一切如果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她的人生不会有太大变动,就像平静的河流一样,安全地流向终点。

  可28岁这年,她却做了一个在众人看来颇为大胆的决定,辞去了国企的稳定工作,在北京市丰台区开了一家养老院。

  这个决定,完全改变了她之后的生活。

  一

  “王大爷,看报纸哪,今天有什么新闻,给我讲讲吧。”早上七点多钟,于安安准时出现在北京丰台区康助护理院内,和坐在走廊沙发上休息的老人熟络地打着招呼,顺势蹲在他身边,聊了两句,又被一旁的叔叔阿姨们招呼了过去。只要不出差,于安安每天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后院的养老中心转一圈,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护理院目前约有170名老人,其中不乏有人失能失智,而这些老人都认得于安安。

  每周四上午,护理院都会组织老人进行歌咏比赛,图为于安安与护理院的老人一同唱歌(央广记者 孙冰洁 摄)

  “我以前是个脾气特别硬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怎么跟父母好好说话,是跟这些老人的接触慢慢‘软化’了我。”于安安留着一头卷发、时尚干练,如果光看外表,更像是外企白领,很难将她与养老工作联系起来。在员工眼里,这位年轻院长说话办事干脆利落,而当对待老人时,却总是满面微笑,柔声细语。于安安笑言,如果她有软肋,这些老人就是她的“软肋”。

  在2013年以前,于安安的身份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的一名文职人员,“国企,体面稳定,多少人都羡慕。”时至今日,于安安语气中仍有掩饰不住的自豪。航天三院经常会组织员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敬老院等养老机构慰问老人,她在那时成为一名志愿者,但彼时她对志愿者的理解,也只是闲暇时做做公益,去看看老人,听老人说说话。直到2013年,她遇到了一对老夫妇。

  “当时叔叔是长期卧床,阿姨患有失智症。他们对其他人可能并不太热情,但只要看到我们来就特别开心,你能感受到他们的那种盼望。”最初工作忙时,于安安和其他志愿者一般三个月来看望老人一次,后来,变成一月一次,到最后几乎每周都来。“原来她吃不下去饭,志愿者去了她就能吃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于安安发现老人的需求很简单,就是陪伴。她开始意识到,志愿服务并不像自己此前理解的那么容易,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需要专业的人来提供专业的服务。

  而在于安安做志愿者的那几年,中国社会正快速进入老龄化。2013年,我国65周岁老龄人口人数为13161万人,并逐年上升,到2017年,这个数值增加到15831万人。

  以于安安生活的北京市丰台区为例,该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为全北京最高,户籍老年人口占本区总人口比例达29.2%(2017年)。“河西这一片更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口多,收入低,而专业的养老机构又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安安动了念头,“能不能创办一个性价比高的养老机构,让老人能够老有所养。”

  在经过长达半年的思索后,2013年,于安安正式辞去了在航天三院的工作,决心“创业”。

  二

  “我想做一个不一样的老年护理和养老机构,让年轻人把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机构当中。同时用新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去给老人提供不一样的服务。”这是养老院创办初期,于安安内心的构想。

  而“丰满”的理想,却在开始便遭遇了“骨感”的现实。

  在护理院初创的2013年,丰台河西地区的养老机构有限,而兼营临终关怀业务的机构更少。当护理院的第一辆救护车开出时,她遭到了不少老人的抵制,“怎么能把这个开到我们周围”,处理老人的遗物、进行垃圾分类时,压力又接踵而至……于安安回忆,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老人到护理院门口抗议,自己做的最多的就是挨个跟老人赔不是、一一解释。

护理院的工作人员为周边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央广记者 孙冰洁 摄)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