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冕
本周六,百万中小学生将迎来为期4周零2天的寒假。假期还未到,一部分家长就“焦虑”起来,上网采购老师列出的阅读书目,逛了几家网上书店,竟然断货了……家长坦言,“减负,也别忘记假期,真希望孩子的假期能纯粹一些。”
网上买“作业”手慢无
最近几天,闫女士单位加班。同事们偶尔放松一下,闫女士则没有工夫,闷头刷手机。原来,孩子的老师一口气儿开出了至少七八本练习册和寒假阅读书目,闫女士正上网采购,“手慢无,我都逛了好几个网站,才凑够。”
周女士的儿子今年读五年级,虽然老师暂时未列寒假阅读“作业”,但老师在朋友圈里转了好几个帖子,标题都类似,比如寒假看什么?1—9年级学生有这份套餐就够了!。“套餐里的必读书目都有十多本。我还是先买齐了吧。”周女士说,“要是不看,一开学其他同学们都读了,那怎么办。”
一打开电商平台图书频道,“教辅书买100减50”“寒假阅读书单20万图书48折封顶”的广告铺天盖地。一位朝阳区小学生的家长为了买到一本黄冈小状元同步字帖,在网上比对了半个多小时。
海淀区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说:“能网购的都不是事儿,老师每次都是放寒假前一天才会列书单。临近春节,很多快递都休息了。如果春节后下单,孩子比期末时候还忙,每天就是读书写感受,我瞅着都累。”
减负催生“变脸”作业
教育部门频发“减负令”,直截了当的“作业”的确少了,可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轻了吗?
一位东城区小学生说:“老师确实没留什么作业,但给家长建议了好几本练习册,这不是跟写寒假作业一样么。而且我妈在买练习册时,顺手还多买了两本,说让我一并写了。还不如学校踏实留作业呢。”
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说:“寒假,学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账户上网交视频、交照片,还要写故事,还要参加网络答题,这可比我小时候写寒假作业复杂多了。”
“减负也不是不留作业。”一位家长说,“我们更期待劳逸结合的寒假作业,毕竟老师是专业的,而且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一个寒假推荐一两本好书让孩子学会阅读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而不是一口气儿给出十多本适宜读物,没有任何指导。”
不过,也有高兴的事,各个学校的寒假作业中,体育锻炼的比重正在增加。不少学生和家长期待这样的改变能越来越多,“变脸”作业能越来越少,“减负,别忘记假期。”一位学生家长说。
微信群回复也是负担
“我给自己买了一本书,叫《说话的艺术》。”市民梁先生说,“孩子明年上小学,我得学学说话的艺术,要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在家长群里回复老师。”
本来为方便家校沟通的“家长群”,正成为家长们眼中的“负担”。
“比如老师有时候会在群里发满意度问卷调查,家长不仅要填,还得回复‘填好了’,大多数人还会加回一句‘都满意’。”梁先生说,“每个家长的名字都是‘某某学生的家长’,敢填不满意吗?”
业内专家表示,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很重要,但这种合作,并不是把负担都推给老师,也不是把负担都推给家长,学校和家长应各自负担起各自的责任,才能形成合力,真正“减负”,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