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治理农民工欠薪驶入法治轨道
执法司法有效衔接大联动形成合力
尽管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总体得到遏制,但每到岁尾年初,这个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要彻底解决问题,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执法、司法等方面入手,及时化解,并建立常态化机制。
河南是农民工大省,保护好他们的劳动所得,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全省上下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建立了由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参与的大联动机制,有效破解了欠薪顽疾,特别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的完善,形成了合力,更加突出对恶意欠薪者的严厉打击,将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纳入法治轨道,为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法律和行政改革措施双管齐下,农民工讨薪难的历史必将终结。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文/图
1月13日6时许,天寒地冻,天还没亮,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人民法院院长王宏伟就带领执行干警驱车赶往柳河镇,准备拘传拖欠农民工崔某1.1万元工资款的包工头杨某。
“把暖气再开大点。”见随行的《法制日报》记者穿得有些单薄,穿着法警防寒服的王宏伟说,“乡下气温低,我叮嘱执行干警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凌晨行动’‘傍晚出击’等集中执行工作已是常态化,特别是入冬以来,我们针对农民工工资、抚恤金、医疗费、赡养费等涉民生执行案件专门开展了‘严冬风暴’,让农民工拿到工资,开开心心过年。”
“对涉农民工工资,我们是当天立案、当天送达传票,见到被告的,当天主持调解,调解不成的,以最快的速度开庭,就是坚持‘四快三优先’原则。”王宏伟所说的“四快三优先”已在全省三级法院实施,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全部开通“绿色”通道,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如今,在河南,农民工遇到欠薪问题,向法院起诉仅是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还可选择向劳动监察、司法行政等行政执法机关求助。
“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已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可以说,形成了合力,驶入了法治轨道。”河南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省上下进一步建立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市场主体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司法联动惩处的工作体系。
审判执行助力欠薪治理
王宏伟带领执行干警所执行的杨某欠薪案,从崔某起诉到进入执行环节,仅用了10天时间。
“法院一听说我是讨要工资的,当场就立了案。没想到这么快!”崔某是宁陵县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经人介绍在老板杨某承包的工地上打工,眼看到了年关,杨某还是以工程款未结为由不支付工资。他在县电视台看到法院为农民工发放执行款的新闻后,到法院起诉了杨某。
更让崔某想不到的是,1月13日中午,法院就通知他到执行局领取1.1万元工资款。
1月13日6时40分许,王宏伟一行来到了杨某家。看着全副武装的执行干警,杨某解释说:“不是不给他钱,是工程款没付,我现在就准备出门去找老板呢!”王宏伟说:“工程款是否支付给你,是另外一个法律关系。你有能力履行这1.1万元,如不履行,可依法对你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听着王宏伟的释法说理,杨某惊出了一头汗,接连说道:“我不懂法!我现在就联系亲朋好友筹钱。”
对于像崔某这样的涉工资案,全省法院均实现了高效办理,且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办案机制。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史小红说,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涉农民工工资案件,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简化程序,快审快结;对于符合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严格依法适用,简便快捷审理,实现一审终审。
“针对大量农民工起诉没有证据以及诉讼能力弱的现状,加强诉讼引导,指导农民工依法收集证据,根据诚实信用、公平原则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依法保障有理的农民工获得胜诉权益。”史小红说,对躲避执行、有钱不还的“老赖”,果断采取公布名单、司法拘留、向公安机关移交犯罪线索等措施,促使其履行义务。
2018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21万件,为3.3万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4.2亿元。
推进用工信用体系建设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