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年终总结: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
“焦虑、彷徨、期待”,对于许多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来说,这种感受普遍存在。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他们当中部分已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租房、加班、应酬……曾经意气风发的他们开启了“社会大学”的就读历程,前路漫漫,个中辛酸自有体会。
成长的过程总要付出代价。毕业仅半年,“菜鸟”级新人已经感受到“社会大学”的残酷。他们中,有些人的工作不得不亲眼目睹生死,有些人学会与琐事相处,有些人在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摸爬滚打,有些人成为时下流行的“秒辞”一族。焦虑感持续来袭,发际线却在日渐升高,职场新人的路注定越走越窄吗?
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与其在格子间里“拔剑四顾心茫然”,抑郁不得志,不如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中破茧成蝶,实现“丑小鸭”向“白天鹅”的华丽转身。
不可否认,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注定需要时间的沉淀。一方面,职场的“游戏规则”不同于校园。在学校,一个人只需在所学专业有所建树,再辅以丰富的实践经历,便可成为师弟、师妹心中的榜样。而职场对人的要求大大提高,团队协作、灵活处事、人际沟通等能力样样不可少。高智商与高情商是在职场站稳脚跟的关键,后者甚至显得更为重要。步入职场,过往的成绩归零。无论你是名校还是“双非”毕业生,无论你的学历是本科还是硕博,在新的跑道上“栽跟头”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心态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身边就有不少同学一心想着毕业后非“世界五百强”不去,工作后非“大手笔”不干。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无可非议,做事需要向前看、向上看的劲头。然而,相比于迅速找到“登上人生巅峰”的捷径,刚入职场的“小鲜肉们”更需认清现实,在职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工作满意度等于业绩除以预期。在专业素养、行业人脉、沟通技巧尚需积累的情况下,脚踏实地远比好高骛远来得实在。刚入职场便有过高的心理预期,只会愈发感受到现实的骨感,久而久之甚至会造成焦虑心态的死循环,在挫败中消弭工作的斗志。
此外,职场“菜鸟”都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蘑菇期”。这段时间里,工作单位会对新人委以重任,仿佛种植蘑菇般让新人独自在角落生长。当此之际,职场新人极易产生坠入“冷宫”的无助之感。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一无所有的日子正是犯错成本极低的时期。面对生疏的工作,你可以选择怨天尤人,也可以选择俯下身子请教前辈;你可以选择自暴自弃,也可以选择在与挫折的正面交锋中磨砺自己;你可以选择随波逐流,也可以选择永葆澎湃的初心。“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身处成长的空窗期,一步一个台阶上,职场“菜鸟”的成就感与存在感自然会与日俱增。
人是社会性动物,完全离开他人寸步难行。工作,正是每一个“天之骄子”各显神通,在自我社会化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初入职场,每个人都会出现在“老鸟”看来“小儿科”的失误,每个人都会经历被琐事缠身无法自拔的沮丧,每个人都会为领导的高标准高要求辗转反侧……这一切总在情理之中。
成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走出“舒适区”的阵痛,自身的缺陷正是在麻烦的解决中、在他人的反馈中得以完善。在摸爬滚打中认清社会的逻辑,把握职业的脉搏,终有一天,那些经历的苦楚会被自己笑着说出来。
其实,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人都肩负着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那些后来被晚辈景仰的先驱者,莫不是将自己最好的时光献给了克服困难的过程。前不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早年留学深造,回国后一头扎进防护工程领域。奋斗一甲子,报国六十年。青年时的扎实积累,为他日后开创我国核生化防护工程这一崭新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杰出人群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可以说,正是因为明晰了自己所处的历史位置,把握了时代赋予的机遇,他们才能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如作家柳青所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今天,象牙塔的莘莘学子有着比先辈们更为丰富的职业选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惑与挑战。互联网的浪潮奔流不息,科技革命的步伐愈加快速,年轻人施展宏图的舞台也变得越来越大。然而,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只有深耕属于自己的领域,在做事的过程中磨炼自己,在水池中学会游泳,职场“菜鸟”才能快速成长为自己理想的模样。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