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草原春节的天津味儿

2019-02-05 20:3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新春走基层】草原春节的天津味儿

  大年三十儿一大早,大家都忙着贴春联、贴窗花、挂起火红的灯笼……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家家户户洋溢出浓浓的年味儿

  家住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建和嘉园的姚斌夫妻俩也早早忙碌起来。

  老姚妻子收拾完屋子,便忙着将瓜子、糖、水果装盘、摆桌。“儿子、儿媳回家过年,这一家人就得在家吃年夜饭才热闹。”老姚的妻子乐得合不拢嘴。

 

  “我得给大家露一手,让他们尝尝我的拿手菜。”老姚边说边拿出各种食材展示起来,“食材得当天买的才新鲜,为了这一桌年夜饭,我专门起了个大早儿去的超市”。

  “自己做不觉得麻烦吗?”记者问道。

  “有嘛麻烦的,这年夜饭就得自己亲手做才有年味儿。”虽然老姚已经在内蒙古生活了50多年,可是说起话来还带着些许的天津味儿。

  上世纪60年代,老姚的父母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告别了世代生活的故土,挥别了父母亲朋,带着年仅4岁的老姚坐着火车从繁华的天津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内蒙古。

  “天津人对吃的都很有讲究,早年天津人有‘卫嘴子’的雅号,能吃会做,自诩为‘吃尽穿绝天津卫’,极言‘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这是大吃大有的意思,说明咱这一年过得富富裕裕。刚来那几年,呼市除了中山路附近几条街外,周围都是郊区。想要做个年夜饭得提前联系人买原材料,现在楼下一个超市全解决了。”老姚作为除夕家宴掌勺的“大师傅”,一边煎炒烹炸,一边忆苦思甜。

  “改革开放40多年可给老汉闹美了哇!”帮着切削拍剁的儿子用“呼普”调侃起老姚。

  听着父子二人的对话,一旁熬着奶茶的蒙古族儿媳和拌着凉菜的婆婆哈哈大笑。

  “你们别笑,这几年变化确实太大了,这天津人过年讲究贴吊钱儿,过年家门儿口可以没有春联,但是窗户上的吊钱儿必不可少。你就出去o一眼,谁家贴吊钱儿,那一准就是天津人。以前得专门托人买那杨柳青的吊钱儿回来,现在方便了,网上点两下快递就送到家,这可不是逗你玩儿。”老姚学着马三立的口吻玩笑道。

  一家人在厨房里的说笑声和锅碗瓢盆叮叮咣咣的碰撞声,奏响了年夜饭的“新春序曲”。

  “上菜喽!”

  天刚黑,天津传统的八大碗儿、四大盘儿,内蒙特色的奶茶、奶豆腐、手把肉等色香味俱全的十几道菜已摆上了餐桌,香气在屋子中弥漫开来,惹得大家直咽口水。

  “年夜饭可不能全吃光,寓意着年年也有余,这也是天津人过年的讲究!”老姚的媳妇笑着赶忙提醒起来。

  和千千万万支边的天津人一样,打老姚父辈那一代起,虽然老家在天津,但在他们的心中,亲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在这里,他们一代接一代,他乡作故乡,用天津人的幽默乐观迎接生活中的一次次考验,用内蒙古人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打造着北国边疆的亮丽风景线。(记者赵娜)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