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操练蝇头小楷,一辈子的爱好带来奇效
92岁老翁逆生长穿针引线拒绝老花镜
他曾患过肝癌,手术治疗后以书法协助康复,日日染翰,形神同修。后来不仅身体康健,视力也恢复正常。40多岁时开始老花,80岁那年,不借助放大镜一个月内在12寸折扇上写下16000字的微楷唐诗三百首。如今已92岁,依旧天天练蝇头小字,不用老花镜能穿针引线做针线活。
他就是杭州市拱墅区真金帛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被称为“运河书宿”的金玉琪。他把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一一变成了现实的奇人。
练了一辈子书法
连英文都用毛笔写
年过九旬的金玉琪,上世纪50年代迁居杭州大运河边的拱宸桥居住,每天在运河畔挥毫书画是他最惬意的时光。
走进金玉琪位于拱宸桥街道文体中心的真金帛书非遗工作室,一进门,墨香扑面而来。墙上挂着真丝、真金、真迹“三真合一”的“真金帛书”。他告诉钱报记者,这个工作室是街道安排给他的,现在除了自己每天练字,也是癌症康复协会书法爱好者们的聚会地。
“最近孙女刚给我申请了微信,所以手机里有不少作品照片。”年关刚过,有人通过微信线上传来作品,请他指点一二;有人收到了他寄去的对联,同步直播张贴过程。调皮吐舌、开心微笑,金玉琪发消息还会带上不同的表情。生活中金老也是爱笑之人,爽朗的笑声时不时飘荡在工作室里,笑弯了的眉眼,像一对月亮。
从6岁进入私塾学习,金玉琪就与楷书结下了缘。小学时,从颜真卿、王羲之到柳公权,一张张描红作业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初中时,邻里街坊都用上了他写的书联、斗方;等到了高中,他不仅用毛笔记笔记,连英文作业都用毛笔完成。工作后,金玉琪安排在了市劳动局秘书室,作记录,写报告,也都是毛笔,“这么多年,只要握笔,几乎都是毛笔。假如你现在给我支钢笔,我也是用毛笔的姿势握它,而且写字速度也不比钢笔慢。”
患肝癌后练字助康复
书法有“三神”功效
用毛笔写字,对于金玉琪而言,开始是学习、工作所需,而作为一个健身、养生的途径,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
1991年,金玉琪查出已至肝癌中晚期,被医生告之生命可能只剩3个月。经过一系列治疗出院后,金玉琪把练书法作为一种康复手段:病情稳定时,他日日染翰,寒暑不辍;病情波动时,则伺机而做,见缝插笔;哪怕体力不支,他也坚持练练小楷,完成每日目标。
金玉琪表示,练书法能转移注意力,舒缓病痛折磨,此为“移神”;写书法时如同弹奏乐章,一曲终了再欣赏作品,心旷神怡,此为“怡神”。
而最重要的还是“砺神”。写书法时,金玉琪常常电话不接,拒绝会客,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安静的环境中。很多人长久地写字伏案后,手臂、腰背总觉得酸痛,这在金玉琪看来,还是磨砺不够:“最好的状态,是全身放松又稳定,集中注意,全神贯注。”
练书法有点像做艺术体操。作书时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肩松;执笔时则需指实、掌虚、腕平、肘悬。行云流水的运笔动作,既贯通全身血脉经络,又锻炼了各部位的肌肉和神经。长期坚持,体质会明显好转。当然,他也建议书画爱好者每隔一小时起身走动,看看风景,缓解疲劳。
耳不聋眼不花
穿针不用老花镜
在不少人眼里,92岁的金玉琪就是个奇人。耳不聋、眼不花,不戴眼镜能看书读报,能写娟秀小楷,能自己穿针引线做针线活。“其实我的视力40多岁就开始老花,当时双眼只能看清报纸上的大标题,现在书报上的小号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真当是‘返老还青’了。”
金玉琪说,自己还在上班的时候,如果包里不放一副老花镜就糟糕了。只能看清报告上的大标题,想做笔记就不可能了。后来把书法当作爱好专门开练后,慢慢的眼前竟然越来越清晰了。
2007年,省文化厅进行全省民间艺术资源普查, 当时年届八旬的金玉琪,未借助放大镜等工具,用蝇头小楷在一把12寸折扇上写了300首唐诗,计16000字,字字似蝇头,墨迹如细丝,在首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杭州市“阳光工艺大舞台”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一些书法家受视力影响七十岁以后就很少写小楷了,我至今还能写小字,而且连老花镜都不用,这点我对自己挺满意的。”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