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医生代表奔忙 白天会场晚上病房

2019-03-07 03:1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建言 作为肺移植专家操刀手术挽救病患 陈静瑜竭力融合双重身份
  医生代表奔忙 白天会场晚上病房

晚上11点多,手术刚刚结束,陈静瑜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

深夜,离开手术室,换上正装,陈静瑜走出医院电梯准备回驻地

在回驻地的路上,陈静瑜抓紧时间翻看资料

  陈静瑜与治疗团队和家属讨论患者病情(受访者供图)

  白天是在驻地审议报告履职建言的人大代表、晚上是赶到医院查房做手术的肺移植专家,从白大褂到代表证,两套衣服的切换也是这位特殊代表的身份切换。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的肺移植专家、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科主任陈静瑜。由于肺移植的专业性和高难度,不少患者只认陈静瑜。再加上移植手术需要根据供体的时间决定,常常出现临时需要做手术的紧急情况。这样两会间隙做手术的经历对陈静瑜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为了这样的生死时速,他的步伐越来越快,每次都一路小跑着上下车,往返于驻地和医院的12公里。

  身份转换

  白天人大代表履职

  走出驻地直奔病房

  3月5日18点左右,国二招宾馆里,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团的全团审议终于结束。陈静瑜起身一边走一边用微信和同事交流:我这边结束了,一会儿先去病房查房,手术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18点半,陈静瑜走出代表驻地,坐上车前往中日友好医院。那里,一个6岁正在恢复期的“最小肺移植”术后患者和一位60岁即将做双肺移植手术的老年肺纤维化患者都在等着他。

  19点左右,陈静瑜到了医院。脱了外套换上白大褂就直奔病房,先去看了他牵挂的6岁小患者。这是他在进入“两会时间”之前做的最后一台手术,刷新了国内肺移植患者的最低年龄。小患者看起来恢复得不错,胸引管都已经拔了。看到孩子情况好,陈静瑜也很高兴。“合个照吧!”病房里有人提议。于是,小患者躺在病床上,用还缠着纱布的手比了一个V,陈静瑜戴着口罩,拉着他的另一只手,只露出的眼睛里,笑意盈盈,拍了一张合照。随后陈静瑜和小患者家属以及治疗团队一起讨论了接下来的治疗计划。

  晚上为60岁患者换肺

  走出手术室已23点半

  此时,60岁的等待双肺移植患者已经推进手术室,做术前准备。而另一边,肺源从南宁刚刚抵达北京,离手术室越来越近。

  20点,从病房出来,快步走向手术室。陈静瑜把白大褂换成了“绿大褂”手术服。肺源已经到了,手术开始。

  手术室外,患者家属们既忐忑又期待地等待着。去年年底,患者儿子在微博上关注了陈静瑜,看到他经常分享关于肺移植的案例和故事,就带着患肺病多年的父亲来中日友好医院求医。“都很信任陈院长,在肺移植圈他就是第一名,这手术只能他做,找到他我们就踏实了。”手术期间,全家八九口人都在门口守着,“昨天下午5点才接到通知,说可能有合适的肺源。”

  深夜,23点26分,中日友好医院北区三楼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了。一位戴着眼镜、穿着绿色手术服、戴着蓝色帽子的医生走了出来,手里提着一个透明袋。“出来了,出来了。”八九位等候多时的患者家属一边说一边立刻起身,围在手术室的门口,眼神热切地看着医生。

  摘下口罩,家属们认出来这就是主刀医生陈静瑜。“陈院长您辛苦了,白天忙开会,晚上还挤时间来给我们做手术,给了我爱人第二次生命,真的谢谢。”身穿红色上衣的患者妻子站在最前面,对陈静瑜连声道谢。

  从20点到23点半,陈静瑜在手术台旁工作了三个半小时,显然有些累了,绿色的手术服上还有水渍,镜片后的眼睛透露着疲惫,他把身体轻轻靠在手术室门口,拎起手里的袋子给家属看——里面装着手术中从患者身上切除的已经硬化的双肺。

  “它像个石头一样,很沉,跟正常的肺完全不一样。”陈静瑜耐心地向家属讲道,“手术这一关已经过了,接下来就是看心脏稳不稳得住,另外术后渗血要少。今天我们是用ECMO(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维持下做的双肺移植,术后ECMO 先不撤,到了ICU让他心脏先稳定下来,逐渐撤ECMO及呼吸机,我们一关一关来过,好吗?”

  午夜从医院赶回驻地

  路上抓紧时间看资料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