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西藏非凡60年

2019-03-24 18:34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段芝璞 薛文献 王沁鸥

2012年9月27日,各族青年在布达拉宫广场欢呼合影 觉果摄

  ◆ 60年前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对西藏人民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西藏人民掌握自身命运的进程一旦开始,60年来就再没有停止过

  ◆ 伴随着民主改革,西藏人民焕发出空前的生产生活热情。走过甲子辉煌,人民不曾辜负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也没有辜负人民

  ◆ 纵观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

  在西藏山南市克松社区,穿一身金黄色藏服的小朋友朗卡,脚踏红色滑板车四处玩闹。72岁的索朗多吉坐在院子里,一脸慈爱地看着自己的曾外孙。他说,3月28日小朗卡将迎来自己两周岁的生日。而那天刚好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我小时候的生活和朗卡不能比。那时候家里最好的食物是糌粑,酥油茶几乎看不见。即使这样,也从来都不够吃。”索朗多吉说,他一出生便是农奴,在记忆中,一家9口人总是挤在一间漏风的土坯房里,屋内弥漫着牲口粪便的味道。

  “任何人不得使为奴隶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隶制度和奴隶买卖,均应予以禁止。”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有如上表述。而就在这项宣言通过之时,一项人奴役人的黑暗制度仍在青藏高原上延续着。

  “每天吃不饱、穿不暖、干不完活,还有感觉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回忆起当农奴的日子,索朗多吉说,那时候,天一亮就得开始干活,一干就是整整一天,干得不好就会遭到农奴主的毒打。

  1959年3月2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写下了世界人权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占当时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告别了千百年里被肆意打骂、任意贱卖赠送的日子,拥有了人身自由。

  这是克松社区全景(3月1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克松社区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民主改革之后,我们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第一次知道吃饱饭是什么感觉。”索朗多吉说,“我现在的生活都是共产党给的。”

  如今,60年已过。站在这个节点上回望,这片土地所经历的奴役与自由,苦难与幸福,绝望与希望,共同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历史,值得铭记,值得书写,值得深思。

  2016年1月22日,五保老人在拉萨“三县老人福利院”集中供养中心楼前晒太阳 张汝锋摄

  “我的家乡没有太阳”

  20世纪上半叶的西藏,乌云四合,风雨飘摇。

  英国殖民者用工业时代的枪炮打碎了雪山的秘境。从此,与所有有过被殖民记忆的地区一样,雪域高原在反抗殖民与争取自由的艰辛历程中,开启了对富强与文明曲折而漫长的求索。

  20世纪上半叶的西藏,静如死水,万马齐喑。

  历史近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如一张铁网一般笼罩在高原之上。当时亲身考察过这项制度的很多西方藏学家,都留下了对其阻滞社会革新的冷峻剖析,以及对其残酷性的无情揭露。

  占人口总数仅5%的农奴主曾是高原绝对的主人。百年以前,他们主导的西藏动荡异常——西方军人、探险家与政治掮客们在这里上下游走,各怀鬼胎;一幕幕权力斗争则在地方贵族内部接续上演;驻藏大臣们随清王朝的覆灭散去,中华民国蒙藏委员会的官员们也来而复往,高原的命运在朝夕更改的利益冲突中被撕扯……

  “那时候,我每天夜里都想着一定得按时起床,不然又要挨鞭子。”出生在今山南市克松社区的索朗顿珠说。这位如今已年逾古稀的老人,在16岁以前,每一个夜晚都是闻着马粪的味道,在牲口棚里的一张草席上入睡的。

  牲口棚是许多农奴共有的少时记忆,但生活的困苦无望远不止于此。自由、尊严、劳动果实……一切人实现自我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均被以法律形式从农奴身上剥夺。

  旧西藏通行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中,人被分为三等九级。无论权力在贵族、僧侣与各色官员的手中如何流转,农奴阶层只是一群没有面孔的沉默多数。他们不拥有哪怕一寸西藏大地上的耕地、牧场、森林、山川和农业生产工具,而他们的人身自由与性命,也掌握在那“5%”手中。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